——武隆区政协走访贫困村调研疫情防控与春耕春播纪实
通讯员 刘 华
3月4日,细雨蒙蒙。武隆区政协主席潘晓成率领调研组,踏着泥泞走进火炉、沧沟等乡镇部分贫困村,就疫情防控与春耕春播情况与村民们进行了一场精彩对话。
没有损失,还能增收?
沧沟乡青杠村。
“喻付英,今年不出去打工了?”
“主席,暂时不出去。广东的工厂还没有复工,去了要隔离14天,等疫情结束了再说。”
“今年的损失咋办?”
“走!我领你去看看,你就晓得我有没得损失。”
跟着喻付英,一行人来到尖峰岭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场,村民们正忙碌着种植蔬菜。一打听,原来该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了合同,种植的蔬菜每亩保底4000元,而且周边农户在合作社打工还有收入。“主席,就近务工有收入、流转土地有收入、自己种菜有收入。虽然疫情不能外出,但实际上我们收入并没有减少。”喻付英说。
这样的场景在火炉镇梦冲塘村再现。
据村支书冉华平介绍,村干部从大年初二开始一边防控疫情,一边做农户工作,流转土地规模种植特色林果,利用天然水源搞特色养殖。目前,村里已建成梦冲塘柑橘园950亩,种植红桔、“沃柑”“耙耙柑”“爱园38号”;建成梦冲塘生态渔业园1000余亩。
“柑橘园有多少贫困户参与?”
“共覆盖农户301户1021人,其中贫困户42户124人。按照亩产量3000斤计算,参照2019年的价格,每斤8元,亩产值2.4万元。”
“农户与专业合作社的股份构成比例多少?”
“农户占股50%,村集体占股10%,业主占股40%。”
“你们计算过没有,这样的规模种植能不能弥补疫情防控带来的损失?”
“没有损失,还能增收。原因在于流转的土地多数是撂荒地,水果成熟后村民有固定收入,打工还有短收入,能够保证脱贫质量。”
易地搬迁,实现啥梦?
火炉镇向前村南泥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现场。
“这个安置点是怎么规划的?”
“规划建设便民服务中心1栋,建筑面积760.98平方米;公共厕所1栋,建筑面积68.44平方米;农村居民住房23栋,建筑面积5486.98平方米;硬质铺装1500平方米;绿化面积1306平方米;停车位16个7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计划搬迁安置30户120人,其中贫困户16户68人。修建4栋贫困户安置房,共20套住房,门面9间。”
“贫困户搬迁来后,收入来源是什么?”
“结合‘三变’改革、乡村旅游示范点、民营经济双创园建设,我们积极打造‘桃花小镇·吃在火炉’农旅结合新型产业示范点,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老乡,你是不是贫困户?”
“我原来是,2016年脱贫了。”
“这个搬迁点你有房子没得?”
“有,只要自愿报名的都有,我还享受了贫困户每人补助1.5万元的政策。以前我想到街边边修房子,没有宅基地不得行。党的扶贫政策好,易地搬迁让我实现了梦想。”当地一脱贫户感慨地说。
荒山荒地,也能“生钱”?
火炉镇“呐溪原香”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现场。
“这是去年我们与区乡村旅游公司共同策划的乡村旅游项目。保峰村、岩峰村以4000亩山地入股,占股56%;公司投资450万元,占股36%;村集体占股8%。项目实施范围森林覆盖率73%,被誉为‘天然氧吧’,是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最佳场所。”火炉镇党委书记谢宇翔向大家介绍。
“项目实施范围涵盖多少农户?其中脱贫户多少?”
“项目受益农户204户736人,其中脱贫户49户131人。目前已经完成景区观光步道、崖壁栈道建设、丛林穿越等游玩项目建设,正在实施管网等基础设施、景观绿化、玻璃水滑道安装等,力争今年6月底开园迎客。据初步保守测算,每年人均增收780元。”
“老乡,你是贫困户吗?”潘晓成现场随机问一民工。
“我已经脱贫了。”
“你家主要收入是产业还是外出务工?”
“产业+务工。今年疫情影响,我们出不去,政府动员我们就在这里务工,既可以照顾家庭,还可以找钱。”
“今年的疫情对你们的收入有多大影响?”
“没有影响。这些荒山荒地以前摆在那里不‘生钱’,现在开发了,不找钱的地也变‘金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