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制定的诊疗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在医疗救治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坚持中西医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抗击疫情。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突出中医药防治特点,坚持中西医并重救治原则,全力维护百姓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在这场战“疫”中,中医药未曾缺席、持续发力,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九成治愈患者曾用中医药治疗
“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医在第一时间就介入了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治工作。”重庆市中医院院长左国庆介绍说,重庆市中医院建立起院内院外疫情防控、线上线下协同作战体系,构建起来院人员登记、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四道屏障”,做好院内防控、支援湖北、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互联网线上咨询四项重点工作,筑牢群众就医安全线,守好人民健康生命线。
1月24日,重庆市新冠肺炎中医专家组共16人奔赴全市抗疫一线,分别在全市四个定点救治医疗机构,深入隔离病房查看患者病情,遣方用药,开展中西医协同诊治。1月26日,重庆市中医院也第一时间派出了第一支援鄂医疗队在湖北孝感第一人民医院接管了一个病区,其中中医药参与达90%。
“在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诊疗中,中医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进行辨证诊治。”左国庆表示,中医救治专家组除深入隔离病房对确诊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外,还通过视频和微信收集患者的舌像图片和其它信息,进行远程讨论辨证,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有针对性的中药处方。
市中医院经典科副主任、市级中医药救治专家任毅表示,在轻型和重型的救治中,中医药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中医药主要优势体现在可以明显改善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截断病势,控制病情进展,延缓或阻断患者进展至重症;对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中医药协同西医救治,退热速度更快,能起到减轻肺部炎症渗出、减少脏器损害、减少激素用量等作用。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加强了无症状感染者中医干预,以缓解症状、提高免疫力。
“中医针对新冠肺炎是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的综合治疗,和西医有高度的互补性。”市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曹文富表示。“我市基本实现中医全面参与新冠肺炎的救治,从目前情况来看,中西医协同治疗新冠肺炎的成效比较明显,且中医越早介入越好。”左国庆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据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统计,截至3月14日,重庆累计确诊576例新冠肺炎患者,其中中医药参与诊治患者533人,参与率达92.53%,中医药参与治愈出院患者484人。诊疗发现,中医药对改善患者发热、咳嗽、气促、纳差、乏力等症状有确切疗效,部分对影像学改善有帮助。
攻关与科研同步推进
1月22日,在市科技局的支持下,市中医院牵头组织科研团队,整合全市中医与中药、科研与临床有关单位专家,紧急启动了“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救治中的研究与应用”等5项科技应急攻关项目。
项目实施以来,市中医院提出中医药防治建议方案。针对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开展研究,提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等临床分型和治疗等建议,研究制定和发布了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在全市广泛运用。同时,研究制定了《重庆市隔离病房患者中医会诊流程方案》,组织开展了临床应用专题技术培训,为全市乃至全国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目前,结合第一版中医药防治方案临床实际应用情况,课题组专家研究形成了《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试行第二版)》,已经市卫生健康委审定,于2月14日发布全市有关医疗机构推荐使用。试行第二版推荐方案新增了关于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治疗处方和药物。
同时,依据我国历代“疫病”防治理论,专家组提出“以扶正为主兼顾除湿祛邪”的预防思路,被市卫生健康委认可并体现在预防处方中,在中医师的辨证施治指导下服用。
此外,从前期临床救治研究过程中收集和总结中,市中医院成功研发了2个用于新冠肺炎治疗的中药制剂。针对轻型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的“藿朴透邪合剂”和普通型邪热壅肺患者治疗的“麻杏解毒合剂”研发成功并获得药监部门批准后,4000余瓶合剂配送到4家集中救治医院和2家定点医疗机构使用,加快了患者的诊疗救治。
市中医院还在研究中提出了患者康复期中医药调理建议方案,已被市卫健委推荐使用。研究制作了中医药使用手册、八段锦视频、艾灸使用视频、心理康复音频等“中医康复包”,以及中药配方颗粒,已配送至4个定点集中收治医院使用。其中,八段锦视频可连贯练习八个完整动作,也可根据病情,选择性练习;艾灸使用视频主要推荐安全、易行的“悬灸”疗法,对穴位、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做了详细介绍;心理康复音频主要包括静心观息法,通过觉察呼吸,放松心情、调节情绪;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通过有意识地放松肌肉,松弛情绪及身体;中医五行音乐疗法,结合脏器、五行调神养性。
全方位筑起防线
一口口大锅汤架起,浓浓的中药味散布四周;一个个抗疫香囊配置就绪,希望将健康传递到市民手中……除了市中医院,我市各中医医疗机构也积极发挥中医特色,助力新冠肺炎防控。
市卫生健康委中医医政处处长唐丽灵介绍,熬制中药“大锅汤”,制作防疫香囊向市民发放,累计发放预防用中药24万余副。北碚区中医院等还采取了艾条烟熏等中医药消毒措施,并实行来院人员入院信息登记,门诊“一人一诊室”,住院“一人一陪护”。
在规范发热门诊流程方面,我市45所中医医院规范设置预检分诊点,配备高年资医师,各中医医院共预检分诊85万余人次。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和隔离留观病区,划分特殊诊区和普通诊区,保证首诊疑似病例单独隔离留观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其中市中医院和沙坪坝区中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共收治疑似病例172例。
在助力复工复产方面,南川区中医院开设西城街道外出务工人员健康证明办理处,服务外出务工人员4千余人次。合川区中医院为工业园区厂矿企业1万余人开展为期一周多的咽拭子采集送检工作,保证复工复产的需要。截至3月8日,我市二级以上公立中医院临床科室开诊率达94.56%,医院一线工作人员复岗率达96.77%。
中医药参与防控,也少不了政协委员们的身影。市政协委员郭小惠召集涪陵区郭昌毕骨伤科医院中医专家,配制扶正汤剂,预防感冒和新冠病毒,并及时在门诊大厅设置供应点供免费饮用;市政协民宗委委员们在火车站、各大社区设立防疫汤药施药点,免费向群众发放药物;大渡口区政协委员、重庆珠江医院创始人夏治维在向市中医院徐进教授咨询后,安排医院的药剂人员按处方配制了20种药材进行专门煎制,为珠江社区卫生服务站免费提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中药饮……
无论是在临床救治上还是在社区防控上,中西医并重,中医药深度、全过程参与救治,正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着重要力量。
延展“治未病”与康复服务链
历史上,中国人民依靠中医药治疗了很多疫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仅新中国成立后就有多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治疗乙型脑炎,中医药大显身手;上世纪90年代治疗出血热,中医药功不可没;2003年抗击非典,中医药也作出了贡献……“在治疗新冠肺炎过程中,中西医结合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它的优势,我们应该对中医药更有信心,以后也会继续发扬光大,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我市疫情防控中医药科技攻关专家指导组副组长曹文富说。
曹文富认为,中医强调“治未病”,首要是防范于未然。目前疫情还没有完全解除,需要进一步加强现有防控措施,中医药治疗也要跟进。建议对病毒加强知识宣传和防控。对于已经治愈出院的病人,需要一定的时间完全恢复,既要通过药物、器械、医疗体操等来协助康复,又要注意生活调理。
“这次新冠肺炎阻击战完胜之后,国家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方面要有重大改变,一定要落实到以预防为主的总方针上。”曹文富认为要加强中西医结合,发挥好中西医并重、中西医并用的优势,坚持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方向,使中医药更好地造福百姓。
市中医院也将进一步发挥智慧医院的作用。“我院将充分利用‘互联网+’诊疗优势,及时开通线上门诊服务;对我市主城九区的患者实行中药饮片和中药煎剂免费快递到家;同时积极开展重要预防汤剂定制服务,为我市复工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煎煮中药预防方剂,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满足看中医、用中药的需求。”左国庆表示,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科研与临床结合,深化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重症、康复等方面的研究,发挥好中医药在新冠肺炎诊疗中的重要作用。 (图片由市中医院提供)
市中医院的医务人员正在熬制中药制剂
火车站和各大社区设立的施药点为市民提供防疫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