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团圆夜,他们紧急出征;春暖花开时,英雄载誉归来!3月23日下午5点03分,重庆江北机场,随着飞机缓缓降落,重庆赴孝感支援队首批669名队员完成驰援任务凯旋,重庆机场用民航界的最高级别礼仪“过水门”迎接英雄回家。
57天生死战疫,他们负重前行的背后,温暖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当记者走近这几位具有民主党派“血统”的英雄时,无不为之感怀……
李 静:“我只是做了分内的事”
回渝前,李静没想过自己会哭。
3月23日,从孝感启程的时间是12点,但不到9点,孝感城区的长征路、乾坤大道、复兴大道等10余条重庆赴孝感支援队车队将经过的道路两旁,已满是自发前来的孝感群众。回渝的车在前进,耳旁响起的都是一声声感谢。人群中,一位年轻妈妈抱着婴儿,握着婴儿小小的手向支援队员们挥手致敬;出了城区,乡镇的居民们集中在道路两旁,为支援队员们道谢、鼓掌、放烟花……看着欢送的孝感人民,想起守望相助的57天,李静的眼泪夺眶而出。“祖国人民,不可战胜”在他心中油然而生。李静说,“不管在什么灾难面前,我们中国人都非常团结。我们会越来越好,我对未来非常有信心。”
李静是农工党党员、江津区中心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1月25日,大年三十,值完夜班的李静赶着回家和父母吃一顿团圆饭,此时他已志愿报名,立下军令状,26日随江津区首批援鄂医疗队出征。同在江津区中心医院的妻子得知后沉默片刻说,“我想和你一起去” 。李静牵着妻子的手走到窗边,真诚地举起右手向着天空说:“还记得入学时一起宣读的誓言吗?我们重温一遍吧,也当是你和我一起参加援鄂战斗了!”——“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
眼看着援鄂出发在即,李静顾不上倒完夜班后身体的疲惫,和家人简单的吃完团圆饭后就返回科室,写完15位患者的出院病例和所管在院患者的病程记录,忙完后已是凌晨2点多。第二天清晨,李静来到患者身边,逐一查完房并将详细情况交待给科室同事后才回到家中准备援鄂行李。“目前疫情严重,我们在前线,后方同志的工作依然艰巨,我要把患者托付好才能安心上战场。”李静说道。
1月27日凌晨2点,李静所在的江津区首批援鄂医疗队抵达孝感。
熟悉医院环境、经过岗前培训,2月1日,李静正式进入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2楼隔离病房工作。初到孝感,医疗防护用品缺乏,但是李静说:“患者在等着我们,我们必须上、尽快上”。
每天奔波于一间又一间由教学楼改造而成的隔离病房,查看病人、了解病情、调整医嘱、安抚病人情绪、科学就医,这是李静他们援鄂医疗队的常态。为了节约防护服,每天至少6个小时持续工作,不吃不喝、穿纸尿裤、尽量不上厕所,这是他们的“囧态”。每次脱下防护服,里面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N95口罩的金属条压得鼻梁骨生疼,不能用手去挠,只能忍着;面颊、手腕到处都是压出的红痕,没有谁叫一声苦。
在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隔离病区,随着确诊病人不断增加,原本24个床位很快加到36个床位,医疗队的工作任务也随之加重。但医疗队队员眼里、心里,装着的只有病人。患者的一个微笑、一句谢谢,就是他们奋战的动力;患者病情减轻、患者能平安出院,再苦再累都值。“我是医生,我只是做了分内的事。”
辛苦终有回报,李静和队友们收到了二三十封感谢信。其中一封这样写道:“虽然我也看不清你们的美丽容颜,但在你们清澈明亮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坚定和希望。你们每个人就像是那灿烂的阳光,温暖着我,让我一点点远离那黑暗的日子,让我看到那胜利的曙光。感谢你们,我的天使,我的守护神。”
张 敏:“决不能辜负这身白衣”
一个多月的援鄂之旅,张敏还清晰记得自己在出征时对儿子说的话,“妈妈要去打‘怪兽’了,跟妈妈一起的还有好多叔叔阿姨,他们都是我的战友,我们很快就回来了!”
医疗队抵达武汉后接管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的重症监护室,负责整个院区重症患者的医疗护理。作为九三学社社员、长寿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张敏担任起病区护士长的职责负责病区管理:与原护士长、后勤部门沟通联系,理顺病区流程,分组安排班次,书写班次制度职责,做好战友们的后勤保障工作。排班试行以后,张敏要与选出的小组组长、副组长沟通、协调班次,每天还要到病房检查各项质量指标、归置耗材,整理处置室、布类间、床单元等。
张敏在隔离病房担任危重症护理工作,虽然每天工作12至16小时,但她毫无怨言,因为深知自己的使命和重任。“当时刚进来的时候也害怕,但进去隔离病房后就不那么怕了,就像上战场打仗,无所畏惧!”张敏说。她在进行操作的时候,例如给病人气管插管护理、气管切开护理、口腔护理、呼吸机管护理等,离患者越近越容易被感染,但她始终与病毒面对面交锋,却从未退缩。
尤其是护理危重症患者的时候,她需要深静脉置管换药,因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N95口罩和护目镜,整个护目镜都是雾气,无法看清楚,再加上手套戴了三四层,在这种环境下的护理难度是平常的好几倍。“平时15分钟可以完成的操作,在隔离病房需要30到45分钟才能完成一个操作。遇到连续工作几个小时,出来的时候防护服完全打湿贴在背上,无法脱下来。”
由于穿戴密封,护目镜常常被捂得充满水珠,戴口罩的地方也产生了深深的压痕,甚至是皮肤磨破。这样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但张敏总是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对于新型冠状病毒,从心态上要蔑视它,但是在行动上要重视它,要一丝不苟的完成自我防护,调整好心态就能逐渐适应了。”
遇到年轻护士焦虑、害怕,张敏总是像“知心姐姐”一样和她们谈心,让她们逐渐解除负面情绪。就这样,不管是工作上的事还是生活上的事,大家遇到麻烦,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张敏,而张敏也像大姐般,关心着护士们的饮食、上下班安全,关心着他们的工作情况和心理状况。
虽然每天都工作紧张,但是总有暖心的“小事儿”。2月26日,她拉开隔离病区的病房门查房,患者对张敏看了看,问:“你叫什么啊?”张敏愣了一下,她一直以为病人们正饱受疾病折磨,却没想他们依然关心着为他们提供治疗和服务的每一个穿戴严实的护士的名字。张敏立即给患者作自我介绍:“您就叫我小张好了,我名字在这呢。”她转过身去,把写在防护服上的名字给患者看。“你是重庆来的吧,我去过,你的口音我听得出来!”几句闲谈让张敏看到患者面对疾病时乐观的态度,更坚定了要为了患者尽其所能的决心。
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也让张敏感动不已。“超市送菜,慰问送花,如果不努力工作,我都觉得对不起大家。”张敏觉得,没有什么时候比这段时间更让她感受到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在抗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决不能辜负自己这身白衣。”张敏说。
鲁平海:“大家一起加油,新冠只是纸老虎”
“你们辛苦了,欢迎回家!”当鲁平海及其他医疗队员挥舞着国旗走出机舱的瞬间,迎接队伍立刻欢呼沸腾,喇叭齐鸣,为英雄高歌。耳边汇聚的声音如潮水般涌来,与两小时前挥别孝感时的场景遥相呼应,一路上接受齐声的道谢与祝福……这让鲁平海的心难以平静,他感受到了从未感受过的深深敬意,那般真挚那般动人心弦,让他永生难忘。此刻,胜利的喜悦属于所有人。
民进会员、綦江区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鲁平海于2月20日抵达孝感市中心医院,“大家一起加油,新冠只是纸老虎。”他在朋友圈里写下这句加油打气的话,在他看来,自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凝聚起上下守望相助的力量,早已是涓涓细流汇成海洋。
经过培训后,他所在的医疗队于2月22日成建制地接管了重症隔离一病区,负责重症及危重症病人的救治。脱下旧时衣,披上战时袍,和病毒过招,与时间赛跑,披荆斩棘,为打响荡气回肠的生命保卫战勇敢前行。
在隔离病房奋战的时光,他不仅治病救人,还当起了“传话筒”,为患者与家属搭起一座爱的桥梁。因为隔离以及传染的多种原因,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家属不能在身边陪伴,想像平时一般嘘寒问暖也成问题。“这样患者的情绪好不起来,不利于病情恢复,家人也处于无尽的焦急和期盼。”鲁平海说,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在照顾好他们身体的同时,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感受,守护生命也抚慰人心。所以,只要有时间,他就会为患者与家属传话。这样不仅减轻了家属的担忧,也给患者带来心理安慰。引导患者乐观、自信,为他们插上一对隐形的翅膀,飞过绝望,最终战胜病魔。
“核酸检测出来了,是阴性,没事了。”桥梁那端一直期待着这“信号”。为了这伟大的信号,他一直坚守在隔离病区,用自己的身躯,来保护生命,即使妻子手术他也没能陪伴在身边。妻子却没有半点怨言,全力支持丈夫打好这一仗。儿子因为父亲的出征也深受触动,专门写了一篇作文:“我心中有一位英雄,那就是我的爸爸。我的爸爸是一名医生,他总是很忙……”“我暗暗向爸爸保证,一定照顾好妈妈,努力学习,将来也像您一样,成为一名医生,我为有这样的爸爸而骄傲。”“长大后我要成为你”这何尝不是父亲最大的欣慰。
一旦成为医生,披星戴月,凭借着对生命无限的敬畏和尊重,苦在其中,乐在其中,这是鲁平海从医16载的真实写照。鲁平海说:“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只是觉得做什么事,就要做好。”其实,所有的伟大,都造就于平凡。
此刻,万家灯火,英雄们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