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后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清新亮丽。村民谭登周家门前一排梨树花开正盛,三五名工人正担着条石往返于谭登周家的院坝,“村里对我们很关心,前两年帮我们修缮了房屋,现在又来帮我们加固院坝堡坎。”谭登周说。
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九死一生靠政策,三病两苦有医保”,横批 “共产党好”,这一副对联在这个本分老实的汉子心里酝酿而生,他专门请村里文化人帮忙写下来,贴在自家大门上。
去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翻山越岭来到中益乡,踏着湿滑的石阶登上陡坡,走进谭登周的家,从屋外看到屋内,详察细问、殷殷嘱咐……
一年过去了,中益乡的面貌有了哪些新变化?老百姓收获了哪些幸福感?沿着总书记走过的路,记者近日进行了探访。
政策兜底 看病不愁
2018年3月,谭登周干活时失足,从七八米高的地方坠落。当他再次睁开眼睛,已是10天之后。
颅脑损伤、骨折、肺挫伤……谭登周被送到县医院住院治疗了4个月,医疗费花了近16万元,这对他家而言可是天文数字。这也让刚脱贫的老谭夫妇再次因病陷入了困境。
“还好有政策帮扶我们,这么大的病,医保报销了90%,村里帮我解决了1万元临时困难救助金,最后自家只出了1万多元。”谭登周感激地说。然而出院后的谭登周无力再承担重体力活儿,老伴焦光润患有风湿、高血压等慢性病,也难以独自扛起这个家。村里得知情况后,特地给谭登周安排了生态护林员的岗位,又为老两口办了低保,再加上土地入股分红、养老保险等,老两口年收入能达到2万元。此外,村里还为老两口签约了家庭医生,乡卫生院的医生每月都会去家访,为他们提供买药送药等服务。“他们是典型的因病返贫家庭,政策得兜底。”华溪村支书王祥生说。
谭登周不是个例,如何进一步帮扶因病返贫的家庭?中益乡严格落实“资助参保”“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服务等健康扶贫政策。“全乡539户1840人贫困对象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2019年贫困患者住院1475人次,发生费用总额453.96万元,患者自付费用45.4万元,报销比例达90%。”石柱县政协委员、中益乡党政办主任柯涛介绍,为进一步改善中益乡医疗卫生条件,新的乡卫生院正在加紧建设,并通过鲁渝协作、区县对口帮扶增加护理人员2名,县卫生健康委选派全科医生1名已到岗,依托区域健康信息平台、区域影像中心等,与石柱县人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实行远程诊疗,让贫困户看病更方便。此外,每季度还组织乡卫生院医生入户巡诊1次,每年为患病贫困群众免费体检1次,每月组织医务人员到村到院开展扶贫夜校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等,努力让群众少生病。
“这个进度还是慢了点哟”“旁边那处怎么还没整改呢”……4月9日,石柱县政协主席、中益乡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孙开武一早又来到了中益乡,现场督战乡卫生院等重点工程建设情况。
工地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6月底交付投用,孙开武还是有些着急:“新的卫生院建成后,功能设备更齐全、床位更多,中益乡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乡里的村民们都充满了期待,要力争如期建成投用。”
产业多元 荷包鼓了
“不久后,重庆餐饮商会帮扶我们打造的10余家‘蜜蜂人家’‘森林人家’品牌民宿农家乐将开门迎客。”4月9日,孙开武在督战乡卫生院建设情况后,马不停蹄前往正在打造的“蜜蜂谷”华溪村金溪沟。他一边向记者介绍这里的发展规划,一边叮嘱村里的干部同志:“这些花木马上栽种完了,下一步要有花工专门管护!”
如今,依托村里的合作社——中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华溪村正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王祥生介绍,村里借助山水特色资源,融合土家民俗文化,加快农旅融合步伐。截至目前,已发展起15家“蜜蜂人家”“森林人家”品牌民宿,还发展了兼具增收、观赏、蜜源”等功能的经济林木和木本药材,其中发展脆桃223亩、脆李83亩、吴茱萸183亩,养殖中华蜜蜂426群。
今年已86岁的华溪村先锋组村民马培清,说起总书记去年走进她家慰问关怀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总书记来山里看望我后,经常有游客来我家院子拍照,要我讲一讲当时的场景,我家热闹得很!两个儿子生活也都有了更多保障。”马培清乐呵呵地笑道,“一大家人生活过得很好,很开心!”
马培清的两个儿子都是贫困户。大儿子陈明福未成家,因病致贫,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小儿子陈朋有两个小孩,大的在县城上高中,小的在乡里上小学,属于因学致贫。
如今,马培清每月享受400元补助,陈明福与陈朋获得了打扫村道的公益性工作,每月400元工资。此外,陈明福还可到乡里打零工,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陈朋在全村推进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中,将家里的6亩土地入股到村集体公司,大力发展黄精产业,之后夫妻俩“返承包”了家门口5亩黄精种植地,管护三年后可获10000元报酬及5亩黄精20%的利润。
伴随游客与日俱增,村里也发展起特色旅游产业。4月1日,村集体公司在马培清家院落利用原牲畜圈改装而成的华溪村主题邮局正式开门迎客。邮局除了展示售卖一些农特产品,还出售村民们自制的手工艺品。
去年7月,市妇联在华溪村设立了巾帼扶贫车间家庭工坊,马培清的儿媳谭明兰经过一个月的培训,掌握了带有土家风俗文化元素的布老虎、手提袋等小手工艺品制作手艺,如今,她制作的手工艺品也摆上了主题邮局的货架。与此同时,谭明兰经过培训,还负责起主题邮局的经营,每月有1000元的保底工资,外加提成。当天,正在值守主题邮局的谭明兰告诉记者,“虽然刚开业,但每天来的客人还是不少,我又多了一笔收入。”说着,谭明兰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让45年党龄的马培清感到欣慰的是,她49岁的儿子陈朋先后3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后,今年即将成为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我希望他尽自己的力量,也能为党和政府做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