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纾解“高楼下的贫困”
本报讯 “2019年全区1.1万人实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近日,渝中区政协召开第十四届二十九次主席会,区民政局局长张道建向参会人士介绍,“全年面向各类困难群众发放救助资金1.9亿元,惠及51.59万人。”
渝中区全域无农村,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众精准救助帮扶力度,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切实解决好“高楼下的贫困”。
2019年渝中区政协社法委曾组织开展“城市贫困家庭精准解困”重点调研,组织委员深入社区对困难群众实地走访,多次召开部门、街道专题座谈会,对化解“高楼下的贫困”提出了许多建议。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该区民生工作计划,在各级干部全力投入疫情防控的时候,特殊困难群众生活怎么样了?基本生活有没有保障?主席会上大家把关注焦点放在了疫情期间基本民生保障情况上。
“全区仍有10000左右居民群众处于相对贫困状态,‘高楼下的贫困’问题不容小觑。”区政协社法委主任严甄明表示,“疫情对特困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抓好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是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的题中应有之意。”
“疫情防控期间累计发放低保金3.13万人次、1883.23万元。”张道建的回答让委员们放下了心,“特别是我们及时足额向3.2万人发放了3次价格临时补贴,共计201.52万元,发放一次性疫情防控基本生活补贴130.13万元,惠及1.08万人。”
疫情期间,渝中区民政局广泛动员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在全市率先出台社区工作者关心关爱“八大举措”,增补安排专项资金约2000万元。
“要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力确保特殊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渝中区政协主席陈大奎提出,要认真落实区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印发的社保减免缓缴返还、房租减免、用电优惠等八条政策措施,帮助困难群众缓解疫情影响,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 (陶祥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