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两地决定携手设立全国首个跨省市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致力于统筹协调川渝同步开展河湖治理规划、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各项工作,实现川、渝两地河湖管理工作联防联控、共建共享。
此消息一传来,全市政协委员为之一振,尤其是在河流治理领域耕耘多年的委员们,纷纷立身实际为“联合河长办”设立建言献策。
跨界河流治理为何难?
2017年河长制工作推进以来,各区在河流治理方面积极创新、主动作为,成绩有目共睹。但委员们认为,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跨界河流治理问题。
“实施‘一河一策’方案,开展各类污染治理,目前,永川区各流域水质均有所提升,但也面临着跨界河流治理的难题。”永川区政协委员、区政协副秘书长张义骞说,“跨界河流各地治理标准不一,组织的清漂保洁时间和力度不一致。”
身为代峨溪上游水库河(库)长的合川区政协副主席刘良金对跨界河流治理难题体会颇深,“一方面,跨区域河流管理难度较大,管理标准和要求不尽相同、出现问题责任认定不易、具体考评难以界定主体责任等;另一方面,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不够健全,各地在其省、市内开展了生态补偿试点,但在跨省、市层面还没有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荣昌区政协委员、水利局副局长曹莉说,“近两年的河长制工作,荣昌区在治理共界河道上做出了较大的成绩,但我们也感到外省邻界镇地处河道下游,在河长制和水污染治理上级考核工作中,压力远远小于我区,致使在共界河道污染排查、治理中与我区相关镇配合力度良莠不齐。”
破解难题的“及时雨”
面对跨界河流治理困境,委员们认为这次“联合河长办”设立意义重大,是破解当前河流治理难题的“及时雨”。
“此次重庆与四川成立联合河长办可以统一相关污染源整治标准、时限,联动流域上下游更好的促进河长制责任落实。”永川区政协委员、区水利局副局长周燚表示,成立联合河长办后,永川区在治理河流工作方式上将采取定期巡河行动,组织联席会议,交叉设置河长,交办相关问题。
刘良金认为,“联合河长办”设立将有助于压实河长责任,强化部门联动,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共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同时,有助于协调解决跨区域、跨流域、跨部门的重点难点问题,还有助于纵深推进生态补偿,探索在嘉陵江、渠江、涪江等流域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等。此外,刘良金建议进一步整合力量,加强统筹协调,建立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库)管理保护机制;整合资金,多元化投入,保障河(库)建管护工作正常推进;整合项目,打造示范河流;探索共建跨界示范河流,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河流典范。
“‘联合河长办’设立打破行政区域壁垒,解决了河流上下游、左右岸治理体制、机制不顺和不同步的问题,实现多主体协同、多要素发力推进的跨区域河湖联防联控,推动全区河湖共治、共保、共管、共享,确保河道治理进度、质量一致有着重要意义。”曹莉认为,在治理跨界河流上,统一了领导;在治理方式上,双方共同编制“一河一策”综合治理方案,对同一类污染源治理,统一整改措施、标准、时限、经费等;在治理中,通过集中双方人力、物力,共同联合执法等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在治理成效上,各行政区域间相互监督、共同促进。
全力以赴“清四乱”
川渝两地将对81条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跨界河流开展联合整治,通过跨界河流“清四乱”(即“乱占、乱采、乱堆、乱建”)专项行动及跨界河流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打赢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对此,委员们也纷纷建言。
“合川区与四川交界的共有5条河流,分别为嘉陵江、渠江、涪江、兴隆河(南溪河)、大蟠溪,流域面积达2750平方公里。”刘良金建议,要加强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持续推进跨界河流信息共享、联合巡查、联动执法等工作。同时,深化部门联动,形成治理合力。打破行政区划治理模式,推动主要跨界河流流域治理,联合打击跨界河流污水偷排直排乱排行为,建立联合整治问题台账,限时整改销号。坚持明察暗访相结合,全面开展联合巡查、交叉巡河、联动执法,千方百计遏制增量、化解存量、补齐短板,杜绝污水偷排直排乱排行为。
“永川区有长江、大陆溪、龙溪河等3条河流与四川交界,流域面积达305平方公里。”周燚建议,要理清污染源头,相关责任部门要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措施,建立问题台帐,确保发现一处问题,实实在在解决一处问题;结合前期开展污水“三排”及“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成效,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防止反弹。
曹莉呼吁,各行政区域要摈弃地方保护主义,勇于暴露本区域环境污染问题,开展联合或交叉清理查排行动,在治理整改中,各行政区域承诺整改完成时限,采取交叉检查和验收,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利用检察机关跨界采取公益诉讼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