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列传曰:“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文中之“慎”即明朝大臣、文学家、“明代三才子”(杨慎、解缙及徐渭三人通称)之首杨慎是也。
杨慎,四川新都人,生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字用修,号升庵,湖广提学佥事杨春之孙,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杨慎自幼聪慧过人,非常好学。其最经典的一首词,可谓世人皆知,惊艳了岁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明正德六年(1511年),杨慎二十四岁时,殿试第一,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此正式登上明朝政治舞台。因为人正直、不畏权势,杨慎政治生涯非常坎坷艰辛。明武宗微行出居庸关,杨慎上疏抗谏,武宗未予理睬,其目睹民不聊生,国事日非,气愤填膺,称病告假,辞官归蜀地。经过合州沿涪江回蜀,途中写下《出嘉陵江》诗一首。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朱厚熜即位后,恢复杨慎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其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嘉靖十八年(1539年),杨慎从贬谪地到重庆“领戍役”,过合州凭吊钓鱼城,感古伤今,写下《钓鱼城王张二忠臣祠》一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出嘉陵江
嘉陵驶且长,千里如投梭。
洋洋者绿水,触石扬白波。
逶迤似有情,相送出褒斜。
云气接江脑,日色破浪花。
冥冥下无极,疑是神龙家。
垂藤饮猿狖,奫沦栖阳阿。
中有南行舟,遥遥通三巴。
惜哉不可往,巨石剧狼牙。
我欲镵安流,手中无莫邪。
长歌行路难,日暮犹天涯。
此诗赋情于景,融万象于心境,想象丰富且奇特,恢宏壮观。“我欲镵安流,手中无莫邪”,即为作者之心迹,虽然心系天下苍生、国家命运,满怀报国之志,但自己已经辞官,“手中无莫邪”矣,继而慨叹“行路难”,不仅仅指辞官归故里路途险且难,也是对自身报国理想未曾实现的无奈叹息。
钓鱼城王张二忠臣祠
钓鱼城下江水清,荒烟古垒气犹生。
睢阳百战有健将,墨翟九守无降兵。
犀舟曾挥白羽扇,雄剑几断曼胡缨。
西湖日夜尚歌舞,只待崖山航海行。
杨慎对钓鱼城守将——王坚与张珏给予高度赞誉。诗中巧用典故,“睢阳百战有健将”比喻王、张二人如唐代安史之乱时固守睢阳的张巡、许远一样坚韧、忠诚;“墨翟九守无降兵”一句则来自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与公输般的故事,本句也暗喻王张二人率领钓鱼城军民,凭借钓鱼城天险,“春则出屯田野,以耕以耘;秋则运粮运薪,以战以守”的坚韧不拔精神。“犀舟曾挥白羽扇”典出《晋书·顾荣传》中晋代顾荣在舟中泰然挥动羽扇迎战的典故,此处代指王张二将胆气豪迈,气魄雄壮,于弹丸之地却指挥若定。诗之尾句“西湖日夜尚歌舞,只待崖山航海行”,化用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题临安邸》中“西湖歌舞几时休”句,将诗的深意藏于其中,在颔联、颈联高度赞美中,笔锋陡转,不露声色地揭露了南宋王朝之腐败,导致其黯然、悲剧性结局,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