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来到吴忠市红寺堡镇弘德村的扶贫车间,了解扶贫车间带动当地村民脱贫情况。近年来,多地因村制宜建设扶贫车间,促使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为农民稳定脱贫致富开辟了新途径。近日,记者走进奉节县安坪集镇的扶贫车间,感受当地群众建设家园、脱贫致富的奋斗生活。
疫情转好,奉节县安坪集镇,机器轰隆,“声”机勃勃,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这轰隆声就是从一个个“扶贫车间”传出来的。“扶贫车间”,又叫“社区工厂”“卫星工厂”,是以扶贫为目的,设在乡、村的加工车间。我市将“扶贫车间”作为带动贫困群众就业重要方式,奉节县政协借政策之力,运用政协智慧,助力对口帮扶的安坪集镇破茧成蝶。
萌芽 从乡村小作坊到扶贫“大车间”
2016年,安坪集镇的老百姓还不知道什么是“扶贫车间”,也从没想过如何靠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当地仍以玉米、洋芋、红薯等小农经济为主,农户主要收入靠外出务工。2018年,安坪集镇被确定为奉节县扶贫车间建设示范点,充分利用外出务工人员以及返乡创业企业,搭建“以企招商”平台。慢慢的,部分在外务工的村民为了照顾家庭,开始陆续返乡创业。
贫困户邓孟金就是创业者中的一员,他16岁外出在广东某服装公司打工二十几年。2014年选择回乡创业。那时,当地一个厂都没有,邓孟金夫妇把自家房子改建成小作坊,和广东的服装公司合作做外贸服装来料加工,凭着一股子闯劲儿和坚守诚信的经营理念,2017年7月终于发展成“秋水伊人服装厂”。
第二年,奉节县政协主席向益平带队考察当地的家庭作坊,专门走访了邓孟金家。邓孟金将发展中的问题一一道来:服装厂场地有限,水电也还没有保障,难以扩大经营规模。随后,在县政协的协调下,秋水伊人服装厂申请成为“扶贫车间”的一员。恰逢藕塘搬迁后空出一块地,于是服装厂的用地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
场地有了,工人从哪里招呢?为了号召就业,作为安坪集镇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的周太平当起了车间宣传员,动员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积极到车间务工。得知工作按计件收费,时间可以灵活安排,在兼顾照料老人和小孩的同时,还可以挣笔收入,村民们欣然前往。
如今秋水伊人服装厂已经成为就业扶贫示范车间,显眼处挂着“到扶贫车间 学一技之长 长脱贫志气 助全家脱贫”的标语。工人们围坐在机器旁,有说有笑,邓孟金感到自豪又欣慰。自豪的是,2014年因学致贫后,通过自己扎扎实实的劳动创收和诚信经营,两年后便脱贫奔小康,现在已经成了一方小老板;欣慰的是,他经过努力付出,提高了同乡村民收入,扩大了妇女就业渠道,带动了一方村民脱贫致富,也帮助改善了贫困户家庭的经济状况。他觉得,为安坪集镇新农村建设发展添砖加瓦,是他的担当,也是他的骄傲。
创业六年,服装厂稳步发展,吸纳就业21人,其中贫困户10人,女性9人,“居家就业”平均每月工资2000元-4000元。期间遇到资金问题,县政协从中协调,帮助他申请到小额创业担保贷款,顺利渡过难关。
邓孟金的服装厂正是众多“扶贫车间”的一个缩影。
“‘扶贫车间’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提供平台,让留守儿童不再远离父母,让空巢老人有依靠,让留守妇女有工作,增加群众的幸福感,我们也希望力所能及地为安坪集镇脱贫摘帽贡献政协力量。”奉节县政协副主席周太平说。
借力 从转移就业扶贫到蓄力乡村振兴
2018年以来,奉节县将“扶贫车间”作为带动贫困群众就业的重要方式,着力加强“扶贫车间”规范化建设,并积极宣传和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家门口、村门口灵活就业。奉节县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乡镇、村社开展走访调研和院坝座谈,做问卷调查。调研组每月至少4次奔波于县城和安坪集镇之间,摸排情况和问题。
在县政协的协调帮扶和县就业局的直接指导下,位于长江边的安坪集镇因地制宜,利用场镇搬迁节余土地60亩,争取东西协作扶贫投资1020万元,发展“扶贫车间”,引进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拎包入住”,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镇域经济发展。同时对企业吸纳建卡贫困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众就业予以资金补贴和政策倾斜,解决大量困难群众增收问题。
目前扶贫车间已完成一期二期的建设,一期投资520万元,建成面积3900平方米;二期投资450万元,建成面积3840平方米;三期为后续配套完善附属设施,正在建设中。入驻企业坚持“中心工厂+家庭工厂”模式,以扶贫车间作为中心工厂,把订单分给农户形成家庭工厂,平时派人统一回收,计件收费,将车间建到村头、将就业送到户头。
当地充分利用外出务工人员约1万人和返乡创业企业,建立“以企招商”平台,搭建外出务工企业微信群,发布家乡变化、优惠政策和厂房规模,部分传统制造企业愿意回迁。
安坪集镇书记杨和森介绍,对于返乡创业者,当地积极鼓励,给予税收、金融、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采取送岗位、送信息、送政策入户等服务方式,帮助企业扩大规模,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我们希望搭建双向交流就业平台,积极探索返乡创业、发展产业、扩大就业新模式,将贫困人口转移就业的‘先天劣势’转化为人力资源的‘后发优势’,将脱贫攻坚的‘先发蓄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后发动力’。”
“输血”与“造血”并重、帮扶与帮困并举,将工厂开到村头屋旁,带动大量就业,让贫困群众从“站在一边看”到“跟着一起干”,逐步转变为“自己主动干”,慢慢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富一方,安坪集镇扶贫车间项目风生水起。
目前,制伞厂、制鞋厂、制衣厂、制花厂用工覆盖全镇12村,还延伸至周边乡镇,入驻“卫星车间”4家,带动就业450人,创办家庭式“扶贫车间”22个,通过“居家办公、集中收运、计件核薪”,让部分有照顾病人、老人、孩童需求的劳动力实现了家庭内就业。安坪集镇原有1222户贫困户中仅有24户未脱贫,其他都已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扶贫车间”要发展,还需在产品上提档升级。位于安坪集镇扶贫车间的夔凤酒业有限公司,就地取材,主打脐橙酒。为了调出最佳口感,他们请来山东的教授做技术支持,为酒瓶造型更精致美观四处奔走,赴成都邛崃采集制酒数据,不断试错,精益求精。“我们自己也在努力突破,在现有基础上做到再优化升级。”同样,桂全金属制品加工厂专营铝制雨伞中棒,为了让伞更轻巧便携,他们将伞长缩至13厘米,目前正在申请专利,产品远销海内外。而弘源鞋业有限公司专业从事鞋类设计生产,以出口为主,产品主要畅销法国、意大利、德国、日本,内销市场以网红店为主,年产量35万-45万双,销售额在450万-500万美元,负责人介绍说:“每个国家的尺寸、线型、维度都不同,比如销往美国的鞋子码差是8.47,去往欧洲的是6.66。每个环节,我们都死扣细节,不容一丝马虎。”他说自己是“中国制造”的重要一环,完成订单量是基础任务,是迈开步子的开始,而以匠人之心创造更精致卓越的产品,却是企业腾飞不可缺失的动力。
蝶变 从破旧山村到橙乡水镇
扶贫车间项目的成功落地,相继带来了产业的发展,乡村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也焕然一新。以前,村民住着毛坯房,道路还是机耕道,村民出行满身灰、一脚泥。“当时乱糟糟的,一下雨脚都下不去,都是泥糊糊。”周太平回忆说,到县城也要坐班船,行程大概一个半小时以上,老百姓买卖东西很不方便。
如今,安坪集镇基本打通了主干道,30公里库岸沿线生产了全县十分之一的奉节脐橙,享有“橙乡水镇”美称。放眼望去,坡下一片绿油油的脐橙树,坡上种植有脆李、桃子、柚子、油橄榄、烟叶和药材等,温控大棚里的西瓜已经结果,产业发展初见成效。柏油路边安放着垃圾分类桶,山间立着一栋栋独立民居,青山绿水间,点缀着别具一格的文化墙,成了镇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沿路,可以瞧见一簇簇三角梅冒出墙外,贫困户家的院坝里种上了各色小花,镶嵌在门槛前的轮胎里也布满了花苗。据介绍,这是帮扶人员专门买来送给他们装扮环境的。“路修好了,大家也想把家门口弄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奉节县政协办公室主任袁衍林说。现在,奉节县政协正助力安坪集镇打造美丽庭院,改善人居环境。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安坪集镇的扶贫答卷已经写在这片蓬勃的土地上。“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周太平心中,这个好风,是时代性的政策之风,这个“我”关乎的是每一个奋斗中的你我。
奉节县政协主席向益平调研安坪集镇扶贫车间复工复产情况
奉节县安坪集镇“扶贫车间”全景
夔凤酒业为最佳产品努力
桂全金属制品加工厂“声”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