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农村经济“美好畅想曲”
——南川区政协双月协商“三社”融合发展侧记
通讯员 王世平
“深化‘三社’功能融合,在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金融服务等方面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瞄准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全力以赴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步伐,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推进‘三社’融合发展的核心是激活农村经济,关键是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
6月5日,南川区政协向区委递交了《关于“三社”融合发展双月协商情况的报告》。
这份报告来自于不久前区政协首场双月协商座谈会上的意见建议。这场围绕如何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信用社“三社”融合的协商会覆盖面广,除委员、专家和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外,还邀请了基层一线的街镇、村社干部和农民合作社负责人来到现场、参与讨论。
会上,区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王超开门见山抛出问题:“在前期调研中发现,基层对‘三社’融合的认识上还有偏差,工作举措还不够有力。”他建议,建立协同机制,加强组织领导,重视宣传推介,整合工作合力,特别是要积极发动农民参与进来。
“基层供销社的根基比较薄弱,服务能力离‘三社’融合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区政协委员、区供销社主任冉茂莲表示,下步将按照有资产、有能人、有产业、有制度“四有”标准,提升改造恢复一批基层供销社,通过改革改制扩大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更好地发挥经济组织功能和作用。
针对目前金融机构的贷款以抵押、质押和担保贷款为主,农民及合作社依靠合格贷款抵押物贷款比率比较低等问题,区政协委员、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南川支行行长陈为彬认为,要加快完善信用评级体系,拓宽对合作社新型金融产品的研发范围,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大力发挥金融机构在支农贷款中的支撑作用。
“据了解,全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300余家,但质量参差不齐,小、散、弱问题和‘空壳社’‘挂牌社’现象仍然存在。”区政协委员、重庆特珍食品公司执行董事陈建建议,深入推进示范社创建、加强规范化管理,重点围绕南川“3+1”特色农业产业培养一批有基地、有优势、有技术、有品牌、市场开拓能力强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社’融合还不够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来自南城街道办事处的政协委员黎贵友认为,要从顶层制度设计上打破壁垒,更大力度推动城市资本、技术和人才下乡,采取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形成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合力。
……
一条条意见建议纷至沓来,很快形成政协组织的集体智慧,这份“接地气”的协商报告由此产生。“通过政协双月协商平台,最广泛地汇聚众智、凝聚共识,助力‘三社’融合发展,奏响了农村经济‘美好畅想曲’。”区政协主席简支全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