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被人们誉为人体的“生命之河”,每一滴血液都跳动着生命的活力。每年,无偿献血者的义举使得数以万计的病人生命得到了延续。血液是怎么形成的?人体血液有多少?身体有哪些信号会告诉我们血液有问题了?在世界献血者日来临之际,记者采访市政协委员、全军心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长、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外科主任、教授肖颖彬,一起来了解血液的这些“秘密”。
血液流经全身只需1分钟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血细胞则漂浮在血浆中,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各自发挥着作用,比如携带氧气、抵抗感染和止血等。”肖颖彬表示,骨髓担负起造血的全部责任,小时候我们身体的大部分都会产生血液,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到只有脊椎、胸骨、肋骨、骨盆、上臂和腿的小部分骨头可以造血。
一名成年人的血液有多少?肖颖彬介绍,成年人含有大约5-6升左右的血液,占人体体重的7%到8%。其中大约2.75到3升的血液是血浆,其余的是细胞部分。
“心跳跳动一下,血液就开始从心脏出发,经由长长的血管流经全身,一部分则经过心脏,到达肺部,交换二氧化碳和氧气后,又回到心脏,这样看似漫长的过程大概需要一分多钟就能完成。”肖颖彬表示,血液在体内起着运输物质和沟通部分组织液的作用,不仅维持着体内各器官间的相互联系,还通过呼吸、消化、排泄等器官保持整个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相互联系,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身体这些信号透露血液有问题
去医院做身体检查必不可少的流程之一就是“抽血”,因为血液能准确反映身体的潜在病症。肖颖彬表示,身体出现了这些信号就是告诉我们血液有问题了:晚上清醒、起床头晕;下蹲困难,蹲着干活胸闷气短,如果血液粘稠,肺、脑等脏器还会缺血,引起呼吸困难;午饭后困倦,血粘度高的人午饭后特别犯困,如果不休息,整个下午就没精打采;阵发性视力模糊,有些中老年人平时视力不差,但会偶尔出现视力模糊的情况,这可能跟血粘度有关;乏力,脸色苍白,可能是营养不良导致的缺铁性贫血。
在日常生活中,肖颖彬建议要多饮水,多吃具有稀释血液功能的食物如蔬菜、瓜果有利于降低血粘稠浓度;多吃大豆,大豆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能使血中胆固醇颗粒变小,并保持悬浮状态,有利于脂类透过血管壁为组织所利用,降低血中胆固醇,使血粘稠得以改善;少吃动物内脏、动物脂肪及甜食,动物内脏如猪脑、猪肚、肥肠及动物脂肪含有大量胆固醇与饱和脂肪,可加重血粘稠程度,促使动脉硬化;坚持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爬山、游泳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体内的脂质代谢;消除忧虑,情绪乐观,同时要戒烟戒酒。
献血是为自我健康“投资”
人体内的血液并不都参与血液循环,有20-25%的血液贮存在脾、肝、肺、皮肤等“储血库”内,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贮血库”,可以贮存人体总血量20%的血液。一次献血200毫升仅占总血量的1/20- 1/25,再者人体骨髓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在一定的条件激发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加到正常的6-8倍,一个健康人每天生成红细胞约2000亿个,血小板1200亿个,即每个健康成人每年新生的血细胞相当于人体血细胞的总量,献血200毫升后人体很快就会得到补充,所以适量献血不会影响健康,反而会使人更加健康、长寿。
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的人,由于骨髓造血系统不断受到刺激,能保持较旺盛的新陈代谢,不断产生出更具有生命活力的年轻血细胞。献血还可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很多人献血首先想到的是救死扶伤、义不容辞。其实,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献血者在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无意中也改善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为自我健康进行了‘投资’。”
肖颖彬表示一个正常成年人献血后对身体不会造成影响,但是献血后机体的调节和恢复是需要时间的,所以献血后2天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和剧烈体育运动,两周后再参加一些常规的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