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巫山县历史悠远,汉代时,疆域辽阔,涵盖如今巫山、巫溪、建始、巴东、恩施等县域。整个两汉时期这里都称为巫县,一度还曾是建平郡郡治所在,巫山县正是其核心区域。
这里出土的先秦两汉时期文物明显“高大上”,精美纹饰的瓦当及巨大板瓦,数量惊人且图案、文字精美的汉砖,以及高大的陶楼陶房,无一不印证当年此地曾有何等气派。巫山老城考古发掘中还发现距今两千多年、规模宏大的西汉城址,这也是迄今为止三峡地区发现的最古老、最完整城墙遗址。汉代古人如此呕心沥血经营此地,原因何在?答案就在一件文物上。
2015年,考古工作者在巫山县早阳旅游新城(江东组团)发掘出土众多文物,其中一件基本完整的西汉“九连灶”(上图)甚为罕见。这件“九连灶”是一件明器。汉代古人事死如事生,厚葬之风盛行,特意制作了这件“九连灶”用于陪葬。称其为“九连灶”,是因为灶台上有九个圆形灶坑,其中八个两两对称,上面还放置有八口平底锅,剩余一个则单独成列置于灶坑前端,上面置放的是由甑(zèng)置于釜之上组合而成的一种炊具甗(yǎn)。巫山古时“因盐而兴”,这座“九连灶”正是当年熬盐器皿的写照。
“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这是古代诗词对井盐业的描述,人们把从井中汲取的盐称为“白玉”,认为其价值堪称“黄金”。《汉书·地理志》记载:“南郡巫县有盐官”,西汉“九连灶”的出土证明当年巫县曾有欣欣向荣的盐业经济。这一切都源于巫县北部有一处天赐宝库——宝源山盐泉(今重庆市巫溪县宁厂),地壳深处的盐卤水在这里会自动喷涌而出,至今都还在汩汩不息地流淌。凭借天赐盐泉,富庶与繁荣,在汉代巫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一件珍贵文物恰可与这件西汉“九连灶”相互印证:成都羊子山出土的东汉“井盐画像砖”(下图)。其左下角,一个高高的井架矗立,井中有高架,架上安有辘轳,上系长长的绳索,架分两层,每层站两人,正用力向上拉着盛满盐水的桶并将盐水注入右侧盆中,然后经竹筒流入煮盐的缸里,再放入盐锅内熬煮;右下角,盐灶上有五口盐锅,灶门前有一人摇扇助火,灶堂里火焰熊熊,灶后有通气的烟囱;“山麓”上,二人背着盐包正向外运输煮好的盐。“井盐画像砖”上的五口盐锅正与“九连灶”八口盐锅相互佐证。
通过这两件文物,可一窥汉代时巴蜀大地上盐业生产的兴盛、贸易的繁荣,以及对当时古人之影响,二者为我们呈现了独具特色的巴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