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也叫端阳,理应晴天,但晚上却下起了大雨,彼时,我已在成都青城山家中,距重庆400公里。
清晨5时余,由重庆出发,7时许,已到大路服务区,正好吃早餐。
白粽肉粽、红糖馒头、卤鸡蛋鹌鹑蛋,都是大姑姐亲手制作。
丰盛的端午早餐。
中午12点,到达青城山场口,正好是赶场天。可惜曲终人散,只余下残渣一片,正在清扫中。
但那顿中餐,却也不赖。
成都的饮食,终归便宜实惠,现今叫做性价比。
一盘花椒鸭,花椒嵌入肉里,形如腰线,味道当真酥麻。
藿香烧鱼,这道菜我第一次吃,也是在青城山。那时候,以为用藿香来做烧菜佐料,唯青城山才有。后来发现,成都很多地方,都有这道菜,但是在重庆没见到过,不知什么原因。
对于草药藿香,最知名的,是重庆出产的藿香正气液,我最是依赖。但凡着凉、胃胀、腹泻,只需两小瓶,半晌就好。
还有一道粑粑菜。其实,就是烧开一锅水,然后把择好的四季豆、洋芋、萝卜、豇豆,倒进锅里混煮,放点盐,滴一些油。都说四季豆不进油盐,但是这种吃法,不但有味道,而且软糯,要在餐馆吃素菜,这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晚上的雨真大,一夜没停。因为是二楼,触目所及皆绿色。雨点打在树叶上,所闻滴滴答答,或噼噼啪啪,都以雨点的大小而定。
翌日,继续下雨。
早上原本想去赶场,却因为一直大雨而作罢。但是,空气不再闷热,风在屋子里流动,绕于人的颈脖间,直至凉爽,甚至有些冷的感觉。
在我的印象中,青城山极少不下雨。电话问重庆那边的天气,说是36度,据说晚间有暴雨。
这个家,大半年没去,都不见灰尘。大概是应了那句“青城天下幽”吧。
准备着,午饭后出发回重庆;也等待着成都的亲戚到来。
如此闲云野鹤般,做着手边的活路……不大工夫,正午十二点就到了。
雪松庆红带着她们的孩子,一个六岁,一个三岁半。广森开着车,大雨中,到了楼下。
早就想好了,今天我们这一大家子,老少三代,11个人,我要带他们吃一顿最有特色的中餐。
几年前在这里买房,其实很大的原因,是看中了成都的平原、成都的餐饮,还有青城山和都江堰,世界级双遗产。
我的家,就在幽幽青城山脚下,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原,直抵都江堰。
在这里,有过两次大学同学相聚,多由成都过来。
雨还在下,开着车到那个有特色的饭馆,啃骨头去。
记得那个饭馆,原本在药王路上段。因为在车上聊天,感觉一会儿就开过了地方,赶紧叫停车。下车看过去,有些发楞,怎么那个熟悉的地段,沿街已经用广告布遮住了。
拖着一大群人,继续往后走。已经快要走完药王路中段,仍然没见着啃骨头饭馆。心里有些着急,于是打电话问当地朋友小莫。小莫在电话里说,这个店已经关了,疫情期间的事儿。我一急,话就出来了:那怎么办呢?她让我不着急,给我介绍了另一家豆花店,说就在附近,菜也是很新鲜的,也是人气很火爆的,要排队的。
于是,按照豆花店的名称,侄子导航,说是在上段的尽头处,一大群人又倒转回来走。还好,雨小了些。
或许是我一直在说啃骨头,或许是我的隆重推荐感染了侄子。突然他指着对面说,那一家也叫啃骨头!我转头一看,呀,真是的,那不就是我熟悉的啃骨头吗?
赶紧地,我飞奔过马路,恰好看见老板小夏在门口,正从桶里舀起一盘骨头。我惊喜万分,一口气问道:你的店还在开吗?不是说倒闭了吗?刚才怎么没找到你的店呢?小夏认出我来,笑盈盈地说,阿姨你来了,没倒闭的,我们三月上旬就复工了,一直开着呢。
什么都别说了,看着满店的客人,座无虚席,还有排队的。小夏赶紧让我们进店躲雨,然后很抱歉地说,阿姨请稍等一会儿,已经有两个桌子在买单了。
无论如何,我有一种宝贝失而复得的感觉。
几分钟后,我们一行11人,已经围着大圆桌坐下了。
所谓啃骨头,是这个店的招牌菜。就是把猪脑袋上的骨头,我们叫做核桃肉骨,宰成大块,放在锅里卤。卤料微辣,并有二十多味中药。大份有7、8块,小份有5、6块。小夏和我商量,你们点一个大份和一个小份,足够。
骨头本是现成的,自然是第一道菜。端上桌,人人带上手套,抓起来就开啃。两个孙辈孩子也毫不示弱。
啃骨头说的是啃,其实那上面的核桃肉,经过卤制,既入味又松软,根本就不用费劲。吃完饭后,侄女婿还打包了一份,给家中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去。
晚间回到重庆,发现侄女送来的粽子,厂家叫做:重庆冠生园食品二厂成都联合分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