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权威著作,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其中的重要篇章。人民政协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努力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加强党的领导,把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我们要把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优势与政协组织的鲜明特色结合起来,通过政协制度的有效运行和民主程序,切实把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认真落实“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严格执行区委关于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的制度规定,落实好区委统战部部长兼任区政协党组副书记相关要求,确保政协始终在区委的领导下主动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不断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持续推进“书香政协”建设,完善以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各类学习制度相配套的学习制度,通过线上与线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学习报告厅、常委读书会、委员读书班、机关学习会等学习载体,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发挥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规范政协系统党的组织设置,形成“政协党组——机关党组——机关支部——机关党小组”组织体系。落实政协全体会议期间和集中学习培训、重大调研活动、团组出访等活动中成立临时党支部的要求,有效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全覆盖。
坚持性质定位,把协商民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专门协商机构综合承载人民政协性质定位。我们要聚焦主责主业,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职全过程,切实把协商民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高质量开好政协全会的基础上,根据协商议题统筹安排好专题协商、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界别协商、远程协商等各类协商形式,持续深化“主席会议每月协商”平台建设,使各类协商活动既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又突出特色优势,形成集群效应。加快制定协商规则,对协商议题提出、活动组织、成果报送、意见反馈等各个环节作出具体规定,确保政协协商工作有制可依、有章可循。遵循“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而不强加于人,遵循规则、有序协商而不各说各话,体谅包容、真诚协商而不偏激偏执”的协商原则,努力营造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针对履职的不同主体、领域、形式、特点等,分类建立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协商议政质量评价体系,切实破解“谁来评价我们”的履职困惑。
把握中心环节,把凝聚共识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我们要认真履行凝聚共识重要职能,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切实把凝聚共识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建立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为主旨的学习座谈会机制,组织广大委员和机关干部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思想学习研讨,开展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学习教育,推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实现思想上的共同进步。建立以增进认识、增进共识为目的的调研考察机制,把学习教育与视察考察结合起来,通过组织观摩、视察、调研活动,让委员在履职实践中亲身感受近年来全区城乡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进一步增强履职担当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建立体现平等协商、真诚协商要求的协商议政互动机制,在协商议政活动中设置自由互动对话环节,让双方在“你说我听”“我说你听”中转换角色、交换信息、互动交流,使协商议政的过程成为思想引领、宣传政策、释疑增信、凝聚力量的过程。
坚守人民立场,把联系服务群众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人民性是政协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我们要牢记履职为民宗旨,健全完善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各项制度机制,切实把联系服务群众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建立同参加政协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经常性联系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加强留学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领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团结联谊工作,建立邀请列席政协会议、参与重大课题调研、参加专题座谈等经常性联系渠道,通过他们把更多的人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进一步完善做好界别工作的办法措施,切实加强专委会与各界别的联系沟通,健全“主席会议成员+专门委员会”联系界别工作机制,探索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途径办法,建立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打通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最后一公里”。把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作为工作重点,推动协商工作向乡镇、街道、社区延伸,不断畅通基层群众、社会各界有效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 (作者系长寿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