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荣昌区观胜镇银河村脱贫记略
荣昌区观胜镇银河村,幅员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9929亩,辖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169人。长久以来,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村子空心化严重,让银河村成了众人眼中的破败村。2014年,银河村被贴上市级贫困村“标签”。但在今天,这种局面已经彻底改变。
2019年,银河村183户建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成了荣昌有名的脱贫攻坚示范村。此外,该村还被确定为全区乡村振兴试点村、三变改革试点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国家森林乡村,为荣昌其他贫困村树立起典范。
这场漂亮的“翻身仗”是如何打胜的?记者进行了打探。
作风之变: 俯下身子,拉近群众距离
2019年下半年,荣昌区对全区16名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进行考核评估,对工作成绩优异的7名同志进行了提拔,荣昌区政协委员、观胜镇银河村脱贫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黄勇就是其中一位。
从城市到农村、从办公室到田间地头。2018年8月,黄勇来到银河村,映入眼帘的是贫瘠的土地、泥泞的道路、破败的房屋,“我来就是干活的、‘打仗’的。”说干就干,一场硬仗随之打响。
“我们既要当脱贫攻坚的指挥员,还要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黄勇到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他把村支“两委”召集起来开了个会,目的只有一个:整合村支“两委”资源,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那时起,黄勇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到村委会着手建章立制,厚厚的一个笔记本里记满了大量优秀村委会的规章制度和先进经验,把以前在规章制度中存在的“漏洞”一一补齐,不到一周的时间,考勤、请销假、工作例会等规章制度正式出台。“你别看这些挂上墙、写在本上的条条框框,它能让一个村凝心聚力。”有了行动指南,接下来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了。黄勇带领驻村工作队利用一个月时间对全村183户建卡贫困户进行了全面走访、宣传政策。
“我们子女入学,就是黄书记帮着协调的”“我们老两口没得文化,感谢黄书记教我们办合作医疗,现在看病解决了”……这些问题,大多都是黄勇带领村干部在开院坝会的时候收集了解的。村民大多白天都在地里干活,人很难召集到一起,庄稼地、门庭前都成了黄勇的开会宣讲政策的场所,“开会的形式不能太正式,那样就不能和村民很好的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真实诉求。”黄勇说,如果开大会,你一个人在上面讲,下面坐着几十号人,通常不会有人向你反映困难,倘若一对一或者一对二,那么他们就敢说了。“他们的问题看似很困难,其实都是有对应政策解决的,只要俯下身子沉下去,倾听民情民意,就能对症施策”。
村容之变: 多方奔走,村居面貌焕然一新
很长一段时间,除了途径村子的县道外,银河村没有一条硬化道路。直到2015年,银河村申请了1400多万的项目资金,用于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路不通,啥子发展都谈不上!”银河村党支部书记唐名位说。
可争取到项目资金后,又有了其他难题。
“村民都渴望修路,但占地就不行了。有一段200米长的路,僵持了2个月都没修好,后来我们走家入户做工作,说服一户修一段路,最后弯来弯去才把路修好了。”唐名位说,看不到修路带来的效益,村民一度很不理解。
如何让修好的路真正成为“致富路”?村干部一边收集整理群众反映的居住、生产、出行、就业等诉求,实地调研方案可行性,村里一边积极与镇政府和区级相关部门协调对接,多方争取支持。碰了多少灰、吃了多少闭门羹,其中的艰辛曲折不足为外人道也。
如今,银河村建了房、改了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道路、水利、公共卫生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齐头并进,全村共修建公路48公里、人行便道和生产便道34公里,卫生改厕600余口,农房整治提升和危旧房改造400余户,铺设自来水供水管网26公里,安装天然气1000余户。
随着道路网的完善,村民开始尝到甜头。4月14日,3社脱贫户李永兴正在查看地里的生姜。李永兴今年72岁,种了2亩生姜,是个种姜能手。他说:“以前卖姜全靠肩挑背抬,恼火得很。现在好了,路修到家门口,生姜直接运出去卖,去年就卖了4万多元。”
产业之变: “三带三联”,带动村民增收
产业发展起来了,但是贫困户受益渠道仍然有限。银河村通过探索利益联结机制,把产业发展和贫困户‘捆绑’起来。
放在以前,11社脱贫户吕世宾可不敢种植中药材,“种了不知道卖给谁,就怕‘烂’在自己手里。”去年,在村干部的带动下,吕世宾试种了一亩多白芷,卖了5000多元。“今年我打算继续种,药材公司要收购,不愁销路。”
“像吕世宾这样有劳动能力发展产业、不愿流转土地的农户,我们采取‘土地入股,以产定面积’模式,由农户自己管理产业,公司订单收购农户产品。”黄勇说,目前通过公司带贫困户,全村规模发展白芷、枳壳、芍药、丹参等中药材1500余亩,柑橘、枇杷、水晶梨等水果3000余亩。
像吕世宾这样敢闯敢拼的村民很多,但是也不乏出现一些“顽固派”。刘君南夫妻因患有骨质增生一直无心搞发展,又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村干部三番五次到刘君南家中,给他们宣传产业扶贫政策、利益保障机制,今年1月终于说服刘君南夫妻利用扶贫小额信贷贷款5万元发展种猪3头和白芷2亩。“为了让我们夫妻提高养殖技术,黄书记还请专家给我们进行技术指导,今年预计增收5万元是没有问题的。”尝到了甜头的刘君南笑开了花。
这都得益于该村探索的“三带三联”利益联结机制。何谓“三带三联”?一是“村集体+公司”带贫困户,实现项目联管;二是“村集体+合作社”带贫困户,实现四资联股;三是公司带贫困户,实现产业联营。
实践中,大部分创新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自2014年以来,银河村的村干部们不断探索脱贫致富新思路,“我接过了扶贫接力棒,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感觉责任更重了。”黄勇说。“三带三联”正是由他主导从以往的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的。
如今,银河村按照“养好一只兔、种好一棵树、栽好一味药、用好一库水”的产业发展思路,持续壮大集体经济,通过“三带三联”建立村集体和贫困户的“利益共同体”,实现集体有收入,贫困户增收致富,共享发展收益。截至目前,该村培育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新型规模经营主体10余家,带动发展水果、中药材种植5000余亩,全村土地流转率60%以上,村集体发展全区标准化兔场1个,年出栏肉兔10万多只,集体累积创收33.4万余元。2020年7月,银河村实现村集体经济全民分红6729人,分红资金117087.5元。
村民之变:告别“等靠要”,贫困户迎来“新生”
2019年,银河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集体经济开始增收、利益联结机制也进一步完善,全村贫困户实现了全面脱贫。但一些村民存在“等、靠、要”思想。
治贫还得治心。
脱贫户唐显尚,多年前,妻子重病不幸离世,留下3个子女,让唐显尚很受重挫,日子过得挺苦。此后,唐显尚像霜打了的茄子一般,一蹶不起,靠政策帮扶度日。
“家里脏得不行,地上全是垃圾,孩子就坐在垃圾堆里看电视。”第一次去唐显尚家,村干部们印象深刻。
“老唐,子女还在读书,还是要挣点钱才行。现在扶贫政策这么好,只要肯干,日子一定能好起来。”村干部们一边帮着收拾屋子,一边给唐显尚提振信心。一次帮扶不行,就两次、三次。村干部轮流着不知道去了多少次,直到唐显尚脸上“挂不住”了。“政府这样帮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干就成了!”
多次帮扶下来,唐显尚干劲越来越足。现在,养了400多只鸡鸭,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对唐显尚的变化,黄勇很欣慰:“现在他干事积极得很,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不一样了。”
如今,越来越多的“唐显尚”忙碌起来了。脱贫户中,有60多户发展中药材1500余亩,71户种植水果180余亩,112户养猪300多头,45户种植高粱160余亩,60余户养鸡4500多只,19户养羊50多头……银河村结合贫困户致贫实际,帮助制定了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贫困户劲头被激发起来了,曾经的贫困村迎来了发展春风。
2020年7月,银河村全民分红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入户走访建卡贫困户
检查中药材柴胡长势情况
美丽银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