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政协专题协商推进基层社区治理
本报讯 古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但是现代社会同一扇门进出,同一部电梯上下,楼上楼下却有可能互不相识。在基层社区治理过程中,如何才能解决“望邻兴叹”问题,让居民更有认同感、归属感?
“破解基层社区治理难题首先要建好社区专职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这两支队伍。”近日,渝中区政协召开基层社区治理体系构建专题协商会,课题组将社区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点,赢得参会代表们的一致认同。
渝中区政协历来高度重视基层社区治理问题,近年来已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多次协商。在他们看来,当前渝中区基层社区由“管理”到“治理”,对多方参与协同带来了新的挑战,居民对社会治理事务不够关注,参与意识不足,“共享易、共治难”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要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能力建设,鼓励他们在实践工作中大胆创新工作方法。”区政协委员周密代表课题组发言说,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是社区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可以通过他们引导社区居民加强交流合作,参与社区公共事务。
“我们社区探索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居民自治机制,以楼栋为单位组建居民自治小组,形成物业自我管理、纠纷自我调节、居民自我服务的良性互动模式。”大坪街道大黄路社区书记庞超认为,只有把群众组织起来,才能真正调动居民的主动性、积极性。
庞超的发言引起了致公党区委副主委、区民政局副局长马佳的共鸣,“目前社区事务仍基本按照行政方式管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范围受到限制,更多只是参与实施过程,决策和监管方面则鲜有涉及,这是造成居民参与热情不高、程度不深、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在马佳看来,基层社区治理的当务之急是要完善居务公开、民主评议和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等各项社区自治制度,畅通居民自治诉求渠道,营造“人人了解、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共建共享浓厚氛围。“还可以建立参与激励机制,设置‘互助积分’‘建言献策积分’‘公益积分’等,用积分换取生病陪护、家政保洁等社区服务,鼓励社区居民和其他群众性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
提高居民参与度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还是要发挥社区的平台作用,增强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性。“社区必须发挥好公共产品供给的枢纽作用,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居民需求信息,反馈给政府或社会组织。”区政协委员杜俊德说,只有当社区事务是居民想要的,居民才会真正自发地参与其中。
区政协委员、朝天门街道主任马明给杜俊德的建议点了赞,“还要加快推进公共产品供给侧改革,推动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供给模式,完善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之间的互动机制。”
“渝中区是老城区,基层社区治理问题多、困难大,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区政协主席陈大奎表示,要充分激发居民自治意识,畅通服务需求表达渠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重拾社区的“人情味”“烟火气”。 (陶祥飞 陈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