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服务业的品牌有哪些?或许人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重庆火锅”“重庆小面”。但市政协经济委在调研中发现,这些重庆人引以为傲的服务业品牌,由于商业模式单一、规模整体偏小等原因,不及“海底捞”“金拱门”这些品牌响亮。该委在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期间提交了《推动重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提案,对如何打响“重庆服务”品牌提出了建议。日前,已收到该提案主办单位市发改委的复函。
培育特色服务品牌
市政协经济委在提案中指出,全市服务业产品仍处于中低端,缺乏高附加值产品,影响和制约着消费扩大和升级。如文旅服务缺乏创新创意,高体验感旅游目的地和高附加值文旅产品偏少,体育用品制造缺乏自主品牌,基本集中于制鞋制衣等低附加值的生产加工环节。服务业业态布局不够合理,精品化、特色化、差异化服务品牌缺失。如餐饮行业档次偏低,同质化较为严重。养老服务业态单一,缺乏紧急救援、康复护理、医养结合以及个性化高端服务。服务业特别是战略新兴服务业的地方标准数量不多、覆盖不全,与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对接不够。
如何应对存在的问题?市政协经济委建议,围绕旅游、文化、美食、健康等优势领域,培育一批质量高、效益高、诚信度高、美誉度高、关联度高的特色化服务业品牌。借力智博会、西洽会、军博会等大型展会平台,丰富拓展“书记晒文旅”形式,加大服务品牌宣传和推介力度,助力特色品牌“走出去”。大力实施“标准化+现代服务业”,建立健全中欧班列(重庆)国际物流、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外包等领域的地方标准。加快研究制定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点领域服务质量制度。
提升“重庆服务”影响力
市发改委在复函中表示,将选择产业基础良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组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地方特色的“重庆服务”品牌,稳步提升中欧班列(渝新欧)、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品牌影响力。继续引导有关行业企业加强与“一带一路”、“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紧密合作,大力推介“重庆服务”。推动企业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和监督制度全面实施,健全服务质量治理体系,制定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等重点领域服务质量管控制度。
据悉,全市服务业近年来呈现出稳步发展、集聚发展、升级发展、开放发展态势,发展水平和质量持续提升。
去年,全市服务业总量规模在全国排名16位,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超过60%,21家服务业企业入选中国服务业500强。
今年上半年,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在各项政策措施综合作用下,以线上办公、线上教育、线上医疗、网络游戏、生鲜电商为代表的数字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
在不久的将来,我市在“互联+”“文化+”“旅游+”等新模式、新业态中会有更多的亮点,本土生长的新兴服务平台将逐步成熟,拥有核心技术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名龙头企业、品牌企业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