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主要是理解、尊重和给予支持。”在位于渝中区的办公室里,市政协委员、重庆市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李长洪笑着说。
“理解”一词,几乎是李长洪的口头禅,也渗透在她的生活理念里。
从2007年至今,李长洪已深耕社会工作十余年,从一名青涩学子成长为了经验娴熟的“老社工”,2014年还曾获得民政部授予的首批全国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称号,在第五届(2014)中国社工年会上获选“2013年度中国最美社工”。
谈起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一本书,李长洪拿出了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著作《乡土中国》,因为“它让我对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一次读《乡土中国》时,李长洪在念大二,“仅仅是从文字层面认识了它”。十多年躬身实践后,当市政协的赠书包裹再次让她遇见这本书时,“产生了一口气读完的冲动,引起了更深层次的共鸣和思考”。
李长洪的一部分服务对象是居住在渝中区老旧小区里的老人,这些老人多是原住民。“之前非常不理解,不论出什么状况,老人们坚持要住在渝中区的楼梯小区里,怎么也不肯搬走。”李长洪说。
今年疫情期间,有一位独居在老旧小区十多层楼的82岁婆婆,生活拮据,由于前些年做了手术,身体虚弱,长年不断药,疫情让子女们来看望成了难题。社区居委会希望老人能搬到南岸区的小女儿家中居住一段时间,以便有人随时照应,但老人坚决留在家里。
李长洪不甘心地又第二次家访试图说服。“老人家里有很多过期药,十几层楼梯,上上下下都成问题,如果去儿女家有人照应就会好很多。”李长洪回忆道,“但老人就是哪里也不去,坚决独自一人留在家里。”无奈之下,李长洪只好尊重老人意愿,组织员工为老人日常所需“跑腿”:买药、买菜、送口罩……
让李长洪更惊讶的是,有经济条件住大房子的老人们也坚持住在老旧小区楼梯房里。服务对象中有一对80多岁的老年人,子女让他们搬到别墅里去住,但两位老人说渝中区才是自己的家,是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李长洪说,这里有老人们的情感记忆,“老人常谈起,先生在哪个地方开始追求自己,两人恋爱耍过了哪些地方” 。
有了这些实践之后,再读《乡土中国》时,李长洪突然理解了老人们的“固执”。“中国人骨子里的安土重迁,让我读懂了老人们的历史,让自己做服务时不再带着主观想法、不用当下的价值观念来评判,而是充分理解、尊重老人们的决定和选择。”李长洪笑道。
除了工作,《乡土中国》也让李长洪对亲情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更理解自己的母亲。“这本书让我一下子释然了!”
早在怀孕生子时期,李长洪一直希望在老家的母亲能搬到城里来和自己一起住,帮忙照顾孩子,但母亲一直不愿到城里来生活。李长洪最终还是没能拗过母亲,几年过去,她心里一直有个结,直到再次遇见《乡土中国》。“第一章——乡土本色,让我理解到了人与土地的连接和情感。农民与土地的连接是天然的,土地养育了农民,农民在土地上找到自信和尊严。”李长洪说,或许在母亲眼里,在老家土地上劳作,可能比到城里来更有价值。“那一刻,多年的心结瞬间解开了。”李长洪微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