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牛肉”理当该绝
市场上的“水牛肉”是如何炮制的?市政协委员李晓明列举了三种方式:屠宰后从动脉血管注水;喂盐,使其自动喝水;以及屠宰前几小时内,将水管从牛鼻孔插进到牛胃,通过水泵注入,让牛的肌肉组织充分吸纳水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利润空间,然而却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地方政府的形象及法律的尊严。
为此,李晓明委员在市政协五届三次全会期间,提交了《关于打击牛肉注水违法行为,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建议》这一提案,提出了市级主管部门要充分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屠宰场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坚持日常监管制度化,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等对策建议。
不久前,该提案的主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委在给李晓明委员的提案答复函中称,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不断强化对牛肉及牛肉制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去年以来,全面清理屠宰资格,全市屠宰企业数量由472家减少到149家,其中牛羊屠宰企业3家;重点对牛肉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牛肉专营店等加大日常检查力度;对待宰牛注水违法行为一直保持高压态势,2014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委直接查处了6起对待宰牛注水的违法行为。
为全面落实牛肉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市农业农村委下一步还将持续做好以下工作:紧盯重点区域和突出环节,加强多部门协作,督促指导区县积极开展屠宰监管,开展注水牛肉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注水违法行为;实施宰前查证验物,待宰牛宰前静养12至24小时、宰前3小时停止饮水的规定,严格实行宰后同步检疫检验;充分利用快速检测和监督抽检手段,对牛肉开展经常性快速检测,重点检测牛肉是否注水,兽药残留是否超标、是否非法添加食品添加济以外的化学物质等项目。
李晓明委员对这一提案的办理表示满意,在采访中称,没有发现生活周边的市场有注水牛肉出售。多项强有力的措施,解开了他多年的一个心结。“之前听在重庆工作的外省朋友抱怨:家乡的牛肉没注过水,吃起香得很,哪像重庆。”李晓明委员说,“这之后,‘注水牛肉’理当该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