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当前,群众利益诉求呈现差异化、多样化。如何主动适应这种变化?“不闭门造车,不脱离实际。”近日,九龙坡区政协召开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界别协商会,针对前期实地调研、深入研讨的成果进行专题协商。
近年来,九龙坡区持续健全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以“雪亮工程”建设为统揽,探索建立覆盖全区的综治信息化平台,形成了“一微、两端、一平台”的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应用系统,建立了区、镇(街)、村(社)三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以“老杨群工”品牌建设为引领,构建一体化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打造了杨家坪“居民议事厅”、二郎“睦邻之家”、黄桷坪“贺大姐聊天室”等一批示范项目。
区政协也把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问题当作履职重点,围绕该主题多次开展视察调研。在课题组看来,部门职能交叉、重叠,“信息孤岛”和“信息打架”并存,大数据平台尚未有效融合,“信访不信法”的问题依然突出。
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犹如消除“堰塞湖”,不能仅靠“堵”更要靠“疏”, 要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关口前移、就地化解、培育多元解纷机制等,是课题组给出的新思路。
“社会矛盾的防范化解,不应由政府包揽,而应当充分发挥社会主体的治理作用。”区政协委员、重庆钜沃律师事务所律师徐杨开门见山抛出观点,“信访并非是解决矛盾的唯一方式,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都是行之有效的矛盾解决方式。”
徐杨委员的观点得到了区政协委员、重庆华立万韬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唐铭的认可。在唐铭看来,专业化的人民调解员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他建议专职人民调解人员可以聘用退休干部、退休教师等有时间、有精力、有责任心的人员,并配备律师给予专业辅导。
同样来自律师行业的区政协智库专家骆瑞明表示:“九龙坡区‘老杨群工’这一品牌就很好化解了许多问题和矛盾,但还应进一步整合资源,与律师事务所联合成立调解工作室。”同时他强调要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我们正加快建设线下线上‘老杨群工’网络,发展壮大‘老杨群工’队伍,打造‘老杨群工’升级版,同时搭建心理健康服务线上平台。”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孙小平立即回应。
“我们还将开通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为群众免费提供线上心理测评、放松减压、心理自助、热线咨询以及心理健康云课堂等服务。”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焦俊秋补充到。
“政协在当前社会治理中不可缺席、不可替代”“进一步发挥委员工作站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的作用,扩大基层协商范围,努力营造有事好商量的矛盾化解氛围”……收到来自区级相关部门的承诺,更激发了委员们的建言热情。
应邀参会的九龙坡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三惠表示,调研报告现状摸得实、问题找得准、建议提得好,要认真学习、及时吸纳。相关部门要在夯实基层基础、理顺工作体系、强化稳评工作等方面下功夫,创新体制机制,把矛盾纠纷防范于未然,化解在源头,为建设“三高九龙坡、三宜山水城”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冯 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