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区政协助推“百馆之城”建设记略
通讯员 殷艳妮
“在离北碚还有30公里的地方,空气中就飘来炊烟的气味,家的气味,亲人的气味。整片秋天被高速路分开,我带着一座花园在飞奔……”
今年10月30日,伴随着一首深情的诗歌——《我的北碚》,重庆首位鲁迅文学奖得主、中国诗歌协会副会长傅天琳坐客北碚区“百馆之声”文化沙龙(第十期)直播间,向广大市民倾吐自己与北碚的情缘。当天活动在腾讯视频同步直播,吸引了63.1万观众线上互动。
作为当天沙龙的主持人,北碚区政协委员胡一珊介绍道:“‘百馆之声’文化沙龙活动每两周(周五晚)举办,旨在将北碚区的历史故事与文化特色介绍给公众,让北碚这座具有历史文化与人文情怀的城市更直接地走进市民内心,加深市民对北碚文化的核心认知,从而助推‘百馆之城’建设。”
深入调研 全面梳理问题
要了解一座城,总是从博物馆开始,因为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是文化积淀的容器和文化展示的窗口。何为“百馆之城”?
“1930年,重庆第一座博物馆——峡区博物馆,也即现重庆自然博物馆在北碚诞生。北碚拥有红色文化、乡建文化、抗战文化、科教文化、工业文化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北碚区政协副主席梁萍表示,“百馆之城”就是要将这些优秀资源整合,在未来5年逐步形成囊括科教、历史、艺术和其它4个类型的场馆约100处。
自该项工作启动以来,北碚区政协便成立专项课题组,组织政协委员及文旅委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并聘请西南大学、博物馆专家学者,先后20余次深入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复旦大学旧址、西山坪农场、偏岩古镇民俗文化研究会等多地开展调研,查阅大量资料,对该区建设“百馆之城”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分析。
“哇,太精美了!”在废旧的北碚玻璃器皿厂,课题组成员看到用料考究的花瓶、果盘、茶具等玻璃制品在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闪现出水晶般的光泽,不由自主发出声声惊叹。据介绍,北碚玻璃制品曾是全国五大玻璃工业基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技术,而今却蒙尘闲置,令大家在惊叹之余更加惋惜。
同质化严重吸引力降低、管理模式与市场运营脱节、传统特色文化日渐式微……连月来的实地调研让课题组成员更深入了解到该区优秀文化资源,同时也看到了问题所在。如何讲好北碚故事、传承优秀文化?如何探索博物馆服务新模式、推动博物馆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委员们陷入了深思。
群策群力 科学规划引领
“北碚作为抗战时期的小陪都,3000名流曾在此工作、生活,然而外地人到北碚来却感受不到小陪都的文化熏陶,应加大遗址保护,提升抗战文化影响力……”在一次专题协商会上,该区政协委员、重庆自然博物馆研究馆员胥执清的发言引起大家共鸣。
“现有博物馆设施老化、空间单调、配套落后,可以效仿雅舍(梁实秋旧居),增设休闲区域,如咖啡厅、文创产品展示区等”
“注重培养有震撼力的博物馆,如重庆自然博物馆;与缙云山联动,将其打造成馆园舍合一的研学旅行基地”“非国有博物馆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激活市场要素,采用政企联建等多种方式,出台激励机制,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
……
一次次专题协商,委员们着眼长远献计献策,在实施现有场馆提升、推进新场馆建设、推动博物馆与旅游融合发展等五方面提出一条条行之有效的宝贵建议。最终,该区政协形成了《关于推进北碚区“百馆之城”建设的调研报告》。
持续发力 讲好北碚故事
据悉,目前北碚区正常开放的博物场馆有50个,到2025年将建成重庆市气象博物馆、香水博物馆、梁漱溟纪念馆等20余个场馆;到2029年将形成博物馆聚落主题,最终建成“百馆之城”。
如今,在北碚区政协积极助推及各部门共同努力下,一个个博物馆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市民面前:
2020年5月,刘伯承在重庆历史陈列馆、贺龙在重庆历史陈列馆开馆;北碚历史文化陈列馆经提档升级后恢复开放并增设“璀璨北玻”展区,将北碚玻璃以艺术品的形象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2020年6月,“百馆之声”文化沙龙正式发声,截至目前已吸引500余万人次线上观看。
2020年8月,北碚磨滩农耕文明博物馆完工并对外开放。
……
11月10日,当北碚区政协委员伴着初冬暖阳来到滨江休闲带视察调研时,“办得不错,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挺有意思!”朝阳社区艺术馆观展市民的赞许也坚定了毛君德等委员为持续助推北碚区建设“百馆之城”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