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0年11月1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春秋 “学府圣地”华西坝与沙坪坝 中国话剧的神殿 —— 抗建堂 曾国藩与江津李氏姐弟诗人的交往 余栋臣与两次“灭洋”起义 合川嘉陵江畔的理学名亭

版面翻页
春秋
03
“学府圣地”华西坝与沙坪坝
□ 作者 杨耀健

成都有个华西坝,重庆有个沙坪坝,这两坝在川渝乃至全国都颇有名气,各有千秋。不过华西坝历史更悠久,应该排名在前。

华西坝先声夺人

1905年,实行新政的清廷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各地旧式学堂陆续改办新学。乘此机会,英国、美国、加拿大三国的几个基督教会决议,在中国西部创办一所规模宏大、学科完备的高等学府,地址定在成都。教会神职人员毕启、启尔德、陶维新等人负责选址,购买土地,聘请设计师。

1910年3月,神职人员选定成都府南河畔的一处清幽之处,买地上千亩,在东起合江亭,西至南台寺的田坝中,修筑起星罗棋布的教学楼、小别墅,创办了华西协合大学。地名因校名而得名华西坝。

华西协合大学第一任校长是美国人毕启,教授大多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校区俨如一处特区。围墙外是黄包车、汉阳造、线装书、鸦片馆,围墙内是钢琴声、交际舞、外国话、接吻俗。真是一墙之隔两重天地。该校的建立,改变了成都原先仅有一所高等师范学校的状况,传播先进科技知识,对中国西部的开化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全面抗战爆发,中国东部、中部的高校被迫西迁,全国的几所教会大学归口对接关系,陆续迁到成都,计有南京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山东齐鲁医学院和北平燕京大学,地点都在华西坝。 一时间,华西坝汇集了文、法、理、医、农五类学科六七十个系,数千名学子。在华西协合大学校长张凌高等人筹划下,各校克服困难解决食宿,统一安排分别上课,允许各校学生自由选课,承认所读学分,学校得以正常运行。

抗战胜利,华西协合大学拟写的纪念碑碑文记载道:“抗战军兴,全国移动。校长张凌高虑敌摧残我教育,奴化我青年,因驰书基督教各友校迁蓉,毋使弦歌中辍。”

沙坪坝奋起直追

沙坪坝的兴盛,与1927年创办的重庆大学密切相关。

20世纪20年代末,川局初定,本埠有识之士便有兴办大学之动议:“重庆乃西南重镇,川东首要之区,大学之设立仍付阙如,这实为重庆地方之耻辱。”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刘湘大力襄赞,选中沙坪坝作为永久校址,随即动工兴建。

1933年10月,重庆大学从菜园坝临时校址迁到沙坪坝时,中西合璧式的理学院大楼、古色古香的图书馆已经落成,文学院和农学院大楼正在拔地而起。筹备委员温少鹤多年后回忆说,眼见第一所大学诞生,他好似崇拜圣迹一般。重大初创,文理科并存。

沙坪坝的第二所高校是四川乡村建设学院,于1933年创办。院长高显鉴以社会为教育场所,以生活为教育中心,有序开展扫盲、民众讲演、农事推广及社会调查。那时,每晚到磁器口地藏寺学院本部听课的民众多达1400人,比城里看晚会还热闹。沙坪坝的第三所名校是南开中学,开办经费由天津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募集而来,抗战前夕开学。

抗战时期,南京中央大学、国立上海医学院、国立音乐学院、贵阳医学院、湘雅医学院、南京中央工业专科学校迁来,另有培养军事人才的陆军大学、海军学校、兵工专门学校、陆军军乐学校、工兵学校接踵而至。不要说星期天,就是平日间,沙坪坝满街都是学生。停电的夜里,各校的蜡烛、煤油灯映红半边天,人称“沙坪学灯”。

两坝辉煌载史册

华西坝和沙坪坝,一向名流荟萃,学者云集。

那时节,倘若你漫步华西坝,说不定会碰上名教授顾颉刚、许寿裳、钱穆,锦江边的小茶馆里还坐着蒙文通、闻在宥、缪钺、徐中舒。医学界的大腕,可以数出戚寿南、董秉奇、童第周、黄天启,教育界的名人可以数出梅贻宝、陈裕光、吴贻芳、汤吉禾。

沙坪坝也不乏大师大儒。那着长衫的是徐悲鸿,拄杖徐行的是马寅初,慷慨陈词的是梁漱溟,诲人不倦的是陶行知。翦伯赞、邓初民、侯外庐、胡风任过客座教授,郭沫若、焦菊隐、陈白尘讲过课,张伯苓、朱家骅、叶元龙、罗家伦热心教育,更有周恩来、邓颖超常到校园走动,带去鼓励与嘱托。

国立音乐学院院长顾毓琇,既是教育家,也是戏剧家和音乐家。在渝期间,他创作抗战剧《古城烽火》,由国立戏剧学校公演。1940年,他创作的《岳飞》在重庆隆重公演,随后被改编成京剧和汉剧公演。他还身体力行,搜集唐宋歌谱、宋词歌谱。说它们虽然“土味”十足,但却融汇了精英文化,体现出浓厚的“雅”味。

在抗日战争的大时代里,锦江、嘉陵江的涛声应和着黄河、长江的怒潮,振奋起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振奋起一个天下闻名的四川。

壮哉,两坝!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