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读好“历史之书” 用活“母城文化”
本报讯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这首诗讲的就是巴渝十二景之一的‘佛图夜雨’故地。”11月18日,渝中区政协召开2021年度工作务虚会,区政协民宗海联委主任文艺的开场白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佛图关紧邻网红打卡地“轻轨穿楼”李子坝,关内有大量唐、宋、明、清时期的石刻、佛像、佛洞等宗教历史文物,是一处非常有价值的文化胜地。“但近些年对佛图关的开发利用实在是不如人意。”文艺说,“明年我们专委会将围绕‘佛图夜雨’,深挖背后的典故,用好用活渝中区这份宝贵的文化资源。”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明年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渝中的‘母城文化’,读深读透这本历史之书、文化之书,讲好讲透‘渝中故事’。”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主任孙俊的发言同样书香满满。而“红色三岩”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和南宋衙署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是该专委会讲透“渝中故事”重点工作之一。
“三岩”即指中共中央南方局机关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的驻地红岩村,周恩来办公住宿地“周公馆”所在地曾家岩,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大型政治机关刊物《新华日报》所在地虎头岩。“‘红色三岩’全部都在渝中区境内,是渝中丰富红色资源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孙俊说,“明年我们将围绕这本‘红色之书’,结合建党100周年这个重大历史节点,做实做靓渝中的红色文化品牌。”
“人民安居乐业离不开良好的法治建设。”区政协社法委主任严甄明说,“明年我们将围绕《民法典》这本‘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推进重点履职活动,通过系列讲座、委员律师基层服务等渠道,进行集中普法宣传活动。”
据了解,2021年渝中区政协还将围绕“两江四岸”核心区打造 “生态之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联动发展 “经济之书”、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智慧之书”开展重点履职活动,为推动重庆母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聚智汇力。 (陶祥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