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大足区政协作为该区第五扶贫集团的牵头单位,积极发挥基层政协“智库”优势,力做精准扶贫“好参谋”,助推大足区走出了一条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新路。
12月3日,记者随市政协“同心聚力巴渝行”媒体采访团走进大足区,目睹了大足区政协通过助力黑山羊、花椒和雷竹等产业扶贫结出的累累硕果。
黑山羊有了“领头羊”
“黑山羊是‘流动的黑金子’”。2003年,大足黑山羊被西南大学和大足畜牧兽医局发现并实施扩群、保护和研究。为全方位保护大足黑山羊的遗传资源,发展产业优势,大足区还举办了“中国·重庆大足黑山羊节”和“重庆市草食畜牧业暨大足黑山羊研讨会”,并与西南大学共同建设了重庆市草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目前,该区共建成黑山羊资源保种场1个,原种场26个,一级扩繁场54个,二级扩繁场174个,扩繁户700余户。存栏16万只,出栏20万只。
然而,受近年市场等因素影响,大足的黑山羊产业发展陷入了困境。如何调整思路,推进黑山羊产业再铸新辉煌?对此,大足区政协高度关注。区政协副主席吴洪奎带队,组织委员深入到养羊农户、种羊场等,实地调研黑山羊产业发展情况。对发现的“群体质量参差不齐”“规模效应严重不足”“产业链延伸有软肋”等问题,调研组提出建议:“要加强技术支持,延伸产业链条、探索养殖模式,调整思路,强化服务。”
对于黑山羊产业的发展,大足区政协委员、腾达牧业公司总经理黄德利更是倾力助推。
今年初,刘安秀家的黑山羊因引种时染上传染病,导致她家200余头带病母羊全部死亡。“四五年的积蓄一夜之间都没了,损失了几十万。”刘安秀痛心地诉说。黄德利听闻该情况后,立即帮助刘安秀联系了大足区畜牧兽医局疫控中心进行检测,并指导她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最终在村镇干部、农技专家的帮助下,刘安秀挺过了难关。如今,刘安秀打算把部分黑山羊借给贫困户喂养,以“借羊还羊”的模式帮助更多村民脱贫致富。
近年来,黄德利牵头累计培训养殖人员5000人次,带动1000余户农户从事大足黑山羊养殖,实现养殖增收5000万元以上,被广大养殖户视为大足黑山羊产业的“领头羊”。“大足黑山羊产业不断壮大,有力带动了我区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快速发展。”黄德利说,他将继续担负委员职责,通过全力助推大足黑山羊产业升级发展,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推动成渝100万只黑山羊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
贫困村种下“特色树”
养殖业逐渐起步,种植业也不能落下。围绕大足区发展全市“十大”山地特色高效产业,大足区政协持续助力。
今年5月,该区政协组织调研组到珠溪、中敖、季家、拾万等镇和区农业农村委等部门,通过实地查看、听取介绍、集中座谈等方式,深入调研种植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并围绕如何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培养挖掘宣传脱贫先进典型等方面积极建言。
调研中,该区政协委员徐晓志关注到,大足区多个贫困村定位的“特色支撑产业”并未突出“特”。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虽各村都提出了各自的特色产业链,制定了“一村一品”的发展规划,但多个村着重发展同一农产业,比如铁马、古佛等村都注重培养李子产业。对此,他建议认真研究分析优势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在衔接市场、提升品质、打造品牌、精深加工等环节下功夫。
大足区政协和委员们的建议得到了区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如今,该区农业农村委已按照“地域相邻、优势相近,突出重点、抱团发展”的原则,因势利导促进规模经营,重点扶持66个村的产业发展,创建了一批农业知名品牌,打造了一批农业示范园区。今年,种下600亩李子和1200亩花椒等“特色树”的宝顶镇铁马村,还被评为了全市“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记者随采访团走进宝顶镇,去年刚落户在此的重庆市大足区亿发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肖显均欣喜地介绍:“我们探索形成了‘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吸收当地贫困户入股,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已发展了500多亩花椒基地,同时辅以养殖鸡鸭鹅,充分利用资源发展产业。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宝顶石刻旅游资源禀赋等有利条件,努力打造集现代特色农业和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