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重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020年11月,随着北方天气逐渐转冷,很多候鸟开始南迁越冬。此时,重庆江津綦河流域迎来了一群“贵客”,它们就是有着“鸟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除了中华秋沙鸭,近十年规模最大的红嘴鸥群,在立冬前后,也不远千里来到重庆避寒。重庆观鸟会会长危骞说,“从近几年来看,这么大群的红嘴鸥聚集,的确比较罕见。”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雷波认为,“野生动物对生态环境的变化较敏感,其种类和数量是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最直接的反映。野生动物在渝‘频频露面’,表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功能在持续恢复。”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的关键时期。砥砺前行中,重庆坚持突出问题导向,聚焦“水里”“山上”“天上”“地里”,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用“建、治、管、改”的丹青妙手,在巴渝大地上绘出了一幅水碧、山青、天蓝、地绿的多彩画卷。
水里 一江碧水清澈东流
在重庆市璧山区市民的记忆中,璧南河曾经像一条绿色丝带,串连起沿岸的一片片生态湿地。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璧南河被周边污染企业、养殖场、生活污水一步步吞噬,往日的清水河变成了臭水沟。
为还沿岸群众一条记忆中的璧南河,在市、区两级强力推动下,璧南河水污染“元凶”之一的长冲渔场通过开展渔场和河道清淤治理,限期取缔所有高密度饲料养殖,规划打造长冲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等措施,完成了600余亩鱼池全部退渔和当地群众转产不减收这的“不可能任务”,长冲渔场出水口水质也自2019年10月基本提升至Ⅱ类。
如今的璧南河水清岸绿,美不胜收。去年,璧山区改造提升了42家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其中乡镇污水厂的出水标准达到一级A标,进一步提升了污水治理水平。
重庆变好变美的不只是一条璧南河。截至2020年底,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首次达到100%,优于国家考核目标4.8个百分点,较2015年上升14.3个百分点。105个市考断面水质达标比例达100%、消除长江支流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达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比例达100%、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达100%。水往低处流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却一直在往高处走。
山上 两岸青山郁郁葱葱
“咚——”法槌击案的回音声中,重庆三中院七人制合议庭里,重庆首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公开开庭。庭审围绕重庆市南川区林业局诉张某毛、张某华侵权责任纠纷案展开,原告诉请法院判决二人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并支付赔偿金14万余元。
其实,早在2018年8月20日,张某毛、张某华就因砍伐两株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桢楠木树,被涪陵区人民法院以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分别判处刑罚。而此次南川区林业局对两名被告提起民事诉讼,则是依据中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重庆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相关规定,要求其承担因盗伐国家珍贵林木而导致的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据了解,这也是《重庆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实施以来,重庆市首例由行政机关向已经承担刑事责任的个人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民事诉讼案件,这一案件的审理,对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和修复无疑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
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仅对滥砍滥伐、盗采盗伐森林资源等环境违法行为起到震慑作用,也进一步彰显了“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理念。数据显示,2019年,重庆市森林覆盖率达50.1%,较2015年提高4.7个百分点。
天上 蓝天白云随时可见
在两江新区长安福特一工厂涂装车间不远处,挥发性有机物处理装置正有序运行——喷漆过程中排放的挥发性物质在经过沸石转轮吸附浓缩、脱附后,被输送至TNV燃烧炉充分燃烧,再通过管道直接排放至外环境。“这套技术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经过高温燃烧的废气完全可以实现达标排放。”该企业工作人员介绍。
两江新区是重庆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产业特性决定了VOCs是辖区的特征污染物之一。但两江新区通过提早分析规划、积极实践摸索出了防治模式。截至2020年底,两江新区已开展99家企业废气深度治理工作,共投入生产线技术改造、原材料升级和末端治理资金约7亿元,建成设施130余套,挥发性有机物年排放量由治理前的7800余吨下降至1580余吨,削减约为79.7%。
以长安福特为例,截至目前,该企业先后共投资3.2亿元,用于涂装生产线改造和废气治理,在涂装生产线改造过程中,一工厂更是为此停产近2个月。除了设施改造,该企业还通过提高汽车同色喷漆比例,提高溶剂回收率等手段从源头减少VOCs的排放。
废气的深度治理和达标排放,令家住工业集中区附近的吴中碧印象深刻:“以前还能闻到空气中的油漆味,最近几年基本没闻到过了。”
空气环境治理的改善不光靠鼻子闻、靠眼睛看,更有数据的支撑和体现:截至2020年底,重庆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3天,优良天数比率首次超过90%。其中优的天数为135天。与2015年相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41天,优的天数增加80天。PM2.5浓度从2015年的57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0年的33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国家标准。至此,自2013年执行空气质量评价新标准以来,六项评价指标首次实现全部达标。
地里 “金山银山”硕果满枝
巫山县曲尺乡山高坡陡,受多种因素影响,70%左右的土地石漠化现象严重,种庄稼颗粒无收,被村民成为“荒坡”。若不及时治理将加剧水土流失,影响生态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
近年来,当地结合石漠化治理做起了经济文章,引导农户在石漠化土地上种植脆李、恋橙等经果林,经过几年的水果种植,生态效益逐渐显现。“通过种植经济林木既涵养水土,使石漠化土地得到修复,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据该县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曲尺乡恋橙、脆李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左右,年产水果20000万吨,产值超过1亿元,巫山脆李、曲尺纽荷尔成为知名品牌,实现了从石漠化土地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蜕变。
曲尺乡的蜕变只是全市土壤环境改善的一隅。“十三五”期间,全市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比2015年减少5400平方公里,田间地头都种出“金山银山”。
山水织彩卷,天地绘丹青。近年来,重庆以巴渝大地作“画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创作思路”,挥毫泼墨间,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生态空间管控越抓越严,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越行越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同时,也为人民群众绘出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画卷。 (丁凤然/文 市生态环境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