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1年01月1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奋斗答卷·2021两会特刊 应对气候变化,重庆这样做! 十问十答

版面翻页
奋斗答卷·2021两会特刊
09
十问十答

带你了解“应对气候变化”

◆ 什么是气候变化?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

◆ 气候变化的原因?

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人为的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等。科学研究认为,太阳辐射变化、地球轨道变化、火山活动、大气与海洋环流变化等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特别是化石能源消费活动是造成目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 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造成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海平面上升,将使地球上众多海岸线被海水侵蚀,众多岛屿被淹没,岛上及沿海居民生活受到威胁;热带风暴和飓风等极端天气频发,将严重危害基础设施,并对人类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伴随高温极端天气的往往是干旱与洪涝等自然灾害,对农业产生严重影响。此外,由于全球变暖,许多通过昆虫、食物和水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范围将扩大,威胁人类健康。

若不能有效控制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幅超过临界(预测上升4°C),将导致全球气温进入无法逆转的上升,对生物生存环境造成毁灭性影响。

◆ 《巴黎协定》提出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温升目标是什么?

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C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C之内。

如果能将气温升高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会比“升温2摄氏度”更好地避免一系列生态环境损害。如,全球缺水人口将减少一半;经常遭遇极端高温天气的人口将减少大约4.2亿,遭遇异常高温天气的人口将减少6400万;由高温、雾霾和传染病所导致的患病和死亡人数将下降;海平面将少上升0.1米,北冰洋海冰消融会更少;失去栖息地的脊椎动物和植物数量将减少一半;全球大部分珊瑚礁也可以得以幸存、避免灭绝。

◆ 应对气候变化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减缓”通常指为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水平,将气候变化程度最小化所作出的努力。主要从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植树造林增加碳汇等方面开展减排行动。

“适应”通过指加强管理和调整人类活动,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减轻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农业、水资源、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海岸带和沿海生态系统、人体健康、综合防灾减灾、气候灾害的风险防控与预警、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等方面。

◆ 目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主要目标是什么?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 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碳达峰与碳中和紧密相连,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达峰时间的早晚和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碳中和实现的时长和难度;而后者是对前者的紧约束,要求达峰行动方案必须要在实现碳中和的引领下制定。

◆ 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有什么意义?

一是推动科技和产业发生深刻变革。以可再生能源、氢能和先进核能为代表的非化石能源利用技术将成为主流,以智能电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先进储能、零碳建筑、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新型低排放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未来重要的投资方向。二是重塑全球经济和贸易的边界。 “碳中和”将成为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全球性标准,甚至是贸易和投资进入的“门槛”,并形成“基于新规则的国际秩序”。三是关系到我国发展战略和全局。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低碳技术深度融合,率先培育新增长动能,逐步形成若干国际先进绿色低碳制造业集群。四是主动转型成功的国家将在未来全球经济格局中获得更多话语权,实现更智能、更绿色、更具包容性的经济增长。

◆ “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机遇和挑战?

“碳达峰”“碳中和”实际是社会经济发展逐渐摆脱化石能源依赖的长期过程。从挑战看,欧美等发达国家从1990年左右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跨度都在65至70年,而我国只有30年,减碳零碳的速度和力度都必须远大于发达国家。其次,我国能源强度、碳排放强度分别是欧盟的4倍和6倍、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和3倍,必须依赖经济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才能实现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持续下降。从机遇看,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将从根本上支撑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其次,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技术快速进步,非化石能源替代水平和能效持续提高,新技术成本持续下降,经济性显著提高,将助力碳排放降低,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提供缓冲期。

◆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主要路径是什么?

在供给侧方面:一是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二是开发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把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中和掉;三是开发林业碳汇吸收二氧化碳。在需求侧方面:主要是在生产生活等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中围绕能源效率的提高采取一系列技术和经济措施,营造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