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绘就“诗和远方”
——梁平“十三五”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纪实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十三五”期间,梁平文化旅游后发赶超、蓬勃发展,唱响了“山水田园·美丽梁平”。
这五年,公共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健全,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期间,梁平区共实施文旅类重点项目21个、总投资13.5亿元。建成投用博物馆、应急广播系统,提档升级文化馆、图书馆、北门影剧院,乡镇(街道)文图分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成景区民宿图书馆特色分馆6个和城区24小时图书馆。以梁平博物馆为牵引,先后建设了水利博物馆、竹博物馆、交通博物馆、双桂堂历史文化陈列馆,正在规划建设工业博物馆、红色(抗战)文化博物馆、民宿博物馆,聚力打造梁平博物馆群落。完成双桂堂保护修缮、文峰塔保护利用等文物项目10余个,建成市级非遗保护示范基地、教育实验基地各5个。建成投用旅游厕所100余座,为游客带来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
这五年,文旅惠民工程扎实推进,群众文化获得感节节攀升
梁平区公共文化场地设施免费开放,每年实施流动文化服务进村1000余场,放映惠民电影5100余场。常态化举办春节文艺晚会、新年音乐会等传统文化节日系列活动,形成“周周讲·月月演 ”“柚花飘香·书香梁平”两大群文活动品牌。突出农文旅融合发展,连续3年成功举办长江三峡(梁平)晒秋节。全区各艺术门类精品创作不断涌现,新创作梁山灯戏20余部,创作歌舞《晒秋》《走,去梁平耍》等50余个、美术作品50余件,在市级以上获奖、发表、展演的作品数百件,其中获市级重要赛事奖项30余件,让更多的群众沐浴公共文化的阳光。
这五年,全域旅游提质增效,“山水田园·美丽梁平”旅游品牌更加响亮
梁平区聚力打造百里竹海旅游度假区和双桂田园景区,高标准打造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推动双桂堂、滑石古寨、中华·梁平柚海等景区提质升级,建成投运数谷农场、万石耕春、百年张鸭子、宏美达丝绸展示体验馆等景点10余个,打造曲水李子园等乡村旅游景点10余个。民宿产业蓬勃发展,建成梦溪湉园和梁山驿2家金牌民宿,发展明月山·明月汇、老鹰窝、寿海竹楼等特色民宿近100家。结合农事体验发展万石耕春·碗米、蟠龙唐家坡印象、曲水谭家院子等乡村体验民宿;利用古寨资源建成四方山居、天池山居等一批精品民宿产品,叫响了“东有莫干山、西有明月山”特色民宿品牌。
这五年,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大幅增长,发展质效明显提升
梁平区新增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累计接待游客2712.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9.1亿元,年均增长均保持在50%以上。新培育融康包装、咪兔实业、一秒传媒等重点文化企业,截至2019年底,全区共有文化类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3家,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3.9亿元,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18.8亿元,占GDP比重分别达到2.9%、4%,居渝东北同考核组第二名。
梁平区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硕果累累:
两次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梁山灯戏剧团获评“全国服务农民 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梁山灯戏《好人邓平寿》《你的手,我的眼》获市“五个一工程”奖;
梁山灯戏《夜钓》《西郭先生》获市戏剧曲艺大赛一等奖;
年画《红高粱》入选全国美术图片展览;
年画《防控“新冠”从我做起》荣获重庆非遗优秀抗疫作品一等奖。
百里竹海成功创建市级旅游度假区;
观音洞景区成功申报市级智慧旅游景区;
明月山民宿回归之旅入选全国100条精品旅游线路;
猎神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市级智慧旅游乡村示范点;
滑石村、龙滩村入选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梁平猎神三巷”入选首批重庆最美夜景打卡地;
“梁平双桂湖城市湿地公园夜游线路”入选首批重庆最佳夜游线路。
……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如今的梁平大地,一幅文旅融合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梁平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机遇,积极主动融入“大三峡”旅游一体化发展,努力建设文化强区,续写更多“诗和远方”的精彩华章! (梁平区文旅委/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