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记略
中共中央政治局不久前以“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题举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作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十八大以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阐释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事关知识产权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原则性、根本性理论和实践问题。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要求明确,为新时代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正确指导下,全市知识产权战线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完善知识产权政策规划
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顶层设计至关重要。针对我市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至关重要。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多次研究和审议全市知识产权规划政策措施。制定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重庆市知识产权军民融合试点工作方案》《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措施》《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建设商标品牌强市的意见》等知识产权政策规划,统筹部署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工作,为我市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更加强劲
“十三五”期间,江北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试点城市,获得中央财政1.5亿元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累计突破60亿元,全市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更加活跃。而这,仅仅只是知识产权工作发展中亮点的缩影。
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到3.53万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3件,分别是“十二五”末的2.8倍、2.6倍;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59.42万件,是“十二五”末的2.9倍;地理标志总量从195件增长至276件,总量位居全国第六;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累计达到1589件,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申请量累计达到368件,分别较“十二五”末增长144%、57.9%,驰名商标总量达到160件,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持续提升。
同时,我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2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达到13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达到4个,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达到224家,贯标达标企业达到1037家,市场主体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
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不手软
“我承诺,不生产、不许诺销售和销售假冒专利、侵犯专利权的产品;不生产、不许诺销售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不生产、不许诺销售和销售侵犯著作权的商品……”2020年末,15家电商代表企业集体作出“保护知识产权 销售正版正货”承诺。
这是市知识产权局在做正面引导和扶持,同时,对侵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惩处也在加大。
市知识产权局持续开展“雷霆”、“铁拳”等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以民生领域为重点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同时不断健全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机制,推动设立重庆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当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如火如荼,而科技创新是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根本支撑。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市知识产权局积极参与,助力唱好成渝地区知识产权“双城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联盟”正式成立,促进两地资源要素融合交流;
多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铁路科技创新成果投入应用,成渝间实现高铁公交化运营1小时直达;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两江协同创新区,发力科技创新;
……
除此之外,川渝两地签订合作协议,明确知识产权6个方面合作事项,川渝联合发布第一批知名商标品牌、高价值专利、优质地理标志等重点保护名录,双方共同争取国家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布局落地川渝。深入开展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和商标富农工作,精准引导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举办地标优品助力脱贫攻坚直播活动,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深化成渝知识产权合作
即将开启的“十四五”时期,是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的重要机遇期。重庆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强化知识产权事业综合保障,深化成渝地区知识产权合作,努力发挥好知识产权制度在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进程中保护和激励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刘勇军/文 鲁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