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是精准脱贫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如何切实做好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在市政协五届四次全会上,台盟重庆市委会和孔庆明、廖洪海等委员纷纷聚焦这一民生工程。
“近年来,我市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分区域选择基础条件不同的渝北、巴南、巫溪等12个区县进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工作试点。”台盟重庆市委会通过调研发现,仅北碚区,截至目前已累积完成工程投资超5亿元,巩固提升村镇集中饮水工程80处,集中供水率达99.7%,基本做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发现,我市农村安全饮水后续管理面临体制机制不健全、运行及维护资金缺口大、村镇供水工程专业化管理水平差等问题。
廖红海委员通过实地调研重庆部分水厂,也发现农村饮水安全尚有一些问题和较大提升空间。“水源地保护和原水水质无法保障,不少地方原水达不到三类水质标准,常规水处理设施无法确保水质合格,水厂制水环节的水处理设施需要优化和更新。”对此,廖红海建议通过适当加强经营单位自身能力建设、委托专业技术服务公司助力“两手抓”的方式确保饮水安全。“要建立健全水质监测体系,首先要建立农村饮水工程体系,实现水厂日常自检+主管部门责任抽检+卫生监督部门监督抽检;强化领导责任和农村水源保护,全面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调查摸底工作,把农村饮水安全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内容,实行KPI目标管理。”
孔庆明委员则建议多渠道筹措运行管护资金,确保农村饮水工程可持续运行。“要积极争取国家预算内投资、运行管护专项补贴和地方债券等政策支持。”孔庆明表示,市级财政应给予相应配套补助,区县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引入市场机制,采取产权抵押贷款、股份合作和经营权承包租赁等方式多元融资,或是探索并鼓励群众自筹机制,完善农村饮水入户设施。此外,孔庆明还建议全面推行“一户一表”改造,再规划一批水源工程、规模化工厂、集中供水工程、水处理工程和提档升级一批老旧供水工程,实现城乡供水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同管理,对现有落后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性供水工程的延伸覆盖。
为巩固全市农村饮水发展成果,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续管理,台盟重庆市委会也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财政局、市扶贫办等部门组建农村安全饮水后续管理办公室,参照城市用水,进一步明确农村饮水标准;建立专业化管理队伍,通过公开竞选方式组建专业化管理人员队伍,定期考评,优胜劣汰,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方法,大力推行岗位工资、效益工资,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将职工收入与岗位责任和工作绩效挂钩,多渠道提高职工待遇。同时,要加强法治宣传,宣传节水用水知识,树立村民法治观念,营造全社会关心扶持饮水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将用水安全纳入综合治理范围,采用村社、村民对各自受益的管道负责制度,签订责任书,自觉保护水源地及供水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