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委员热议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
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这份指导今年乃至“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文件在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的委员中引发热议。
“这是农业农村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一种大胆尝试。”委员们认为,面对新征程上的“三农”工作,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更具纲领性,更注重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干货满满。
打好种业翻身仗
“要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打好种业翻身仗,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市政协委员、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吴俊伟一直关注着影响粮食安全和增长的要素。看到中央一号文件对此作出明确部署后,他激动地说,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必须把粮食安全建立在自给基础上,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方能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方能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时赢得主动。对此,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西南大学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夏庆友也表示,育种是农业生产活动产业链中上游的关键环节,相当于种植业中的“芯片”。“文件提出加快实现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尽快实现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很有必要,正当其时。”他说,现在要借助一号文件的东风,结合学科和山地农业需求,把长江上游的种质创制和生物育种的农业基础打牢。同时,他呼吁要大力发展农业的现代化装备,向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发展。
提升农业竞争力
市政协委员、西南大学中药研究所所长徐晓玉对提升农业效益、竞争力,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也感触颇丰。她认为,要通过物质手段和政策措施两方面齐抓共管,做好顶层规划设计,就“农村零散土地的统筹使用、现代农技人员的激励和培训,现代农业机械的研制开发”等方面拿出综合方案,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尽管重庆是山地城市,也要坚定不移地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山地农业机械化。”吴俊伟认为,重视科技创新,加快构建现代种养殖体系,不仅有利于建立提前预警机制,还有利于规模化生产,进而产生更大经济效益。
增强乡村吸引力
作为金融从业者,市政协委员、华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裁江倩对一号文件中提出的“加大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的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的意见也非常关注。“农村金融的场景和服务一定要贴近‘三农’本身的特点。”他认为,合理运用金融等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工具,可以改变农村的生产模式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例如,利用好融资租赁发展现代化农业机械,让更多现代化装备到合作社或者农民手里去,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江倩对此充满了期待。
在吴家镇走访时,吴俊伟不仅看到了村村通达的水泥路与完善的水、电、气、网络等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更看到了欣欣向荣的产业。“如果能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定能吸引更多人回到农村,发展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人才回乡,乡村才能振兴。”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乡村的形态正在快速演变,乡村格局也正转型重塑。”江倩赞同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保持乡村独特的风貌,留住村庄的乡情味和烟火气,防止千村一面。他认为,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还是公共服务水平提升,都要符合乡村发展的科学规律,符合乡村的人文气质与需求。“要塑造乡村的魅力,吸引城市资本和城里人到乡村去,以此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