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她”力量
3月7日至28日,《成渝双城女性力量扶贫印记》大型女性专题摄影展在重庆美术馆举行。
“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展览。”此次策展人、渝中区政协副主席戴伶介绍,主办单位重庆市女性人才研究会、成都市女性知识分子联合会,组织19位成渝两地摄影师,从2020年4月起,历时10个月,拍摄了成渝两地41个区县、130多个乡村的近200位女性。
她们是灶头边、土地中、田坎上最普通的身影,她们是鸡鸭鹅兔的“司令”,是种粮大户,是为农产品直播带货的“网红”,是脱贫攻坚第一线默默无闻、坚韧抗争的母亲、妻子、姐妹、女儿……她们,让我们看到了脱贫攻坚最真实的力量,也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
其中,镜头记录了我市渝中、潼南、荣昌、巫溪、石柱、彭水等区县政协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作为此次展览的协办单位和媒体支持单位之一,本报特派记者走进其中几位平凡而伟大的“她们”——
摄影师说,巫溪人“美”,与打磨出的“美”不太一样,它来自于人意天光中的自然而然,来自于可居可游间的朴素生活,她们与环境共同筑起了现代乡村的“日常之美”。在美丽的田园山水画中,少不了巫溪县政协的浓墨重彩。
李徽(巫溪县政协委员)
2007年,受《感动中国》的号召,她以志愿者身份来到巫溪,扎根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在陡峭的山坡上,她用双脚丈量村里的每一寸土地。她当过“鸡蛋搬运工”、做过“脆李代言人”、直播推荐各种山货,先后参与过巫溪县4个乡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她是村民口中的“徽徽”,更是他们心中靠得住、干得好、乐奉献的好书记。 (张岩 摄)
谭选兰(巫溪县政协结对帮扶户)
在谭选兰的脸上,笑容越来越多了。过去,她体弱多病,丈夫是草药医生,日子过得寒酸。后来,在巫溪县政协主席熊莉的倾情帮扶下,她在家发展起生猪与蜜蜂养殖,还带动起周边村民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因为她身体不太好,村镇干部和邻里常去关心和帮助她。她说,这几年生活越来越好了。 (张凯 摄)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潼南区政协从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等方面入手对口帮扶柏梓镇哑河村。于是,无论是在繁忙的田间地头,还是在晚归休憩的农户家中,村民总能看见驻村扶贫干部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把群众记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勤勤恳恳,风雨无阻。如今,哑河村实现了整村脱贫,80户299名建卡贫困户全都摘掉了贫困帽子。
彭科叔(哑河村2组村民)
2013年因丈夫生病致贫。近年来,在帮扶干部的引导下,她发展种养殖业,农闲在建筑工地和柠檬基地务工。2019年通过扶贫小额贷款贷得2万元,发展家兔养殖业,目前每年收入增加2万元以上。(戴小兵 摄)
廖长青(哑河村7组村民)
2013年因缺资金致贫。近年来,年轻漂亮的廖长青勤奋好学,勤劳肯干,在致富带头人的带领下,夫妇俩流转土地10亩种上了莲藕,并加入挖藕队,每年收入增加10万元以上。 (戴小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