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1年03月18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要闻 市政协五届二十次常委会会议召开 在交往中凝聚共识  在联谊中争取人心 学以致用  加强自身建设 持续增强“最宠游客的城市”品牌效应 带好头  当标杆  做表率 加强政治建设  深化文史工作 大足石刻进入国家教材 简讯 读党史  立壮志

版面翻页
要闻
01

区委书记高度重视 政协委员多年呼吁

大足石刻进入国家教材

通讯员 冯 娟

3月1日,大足中学历史教师徐雪梅在开学第一课上,兴奋地与同学们分享最新修订的国家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新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中,大足石刻释迦牟尼涅槃圣迹图赫然纸上。大足人无不欢欣鼓舞,朋友圈也刷屏了:大足石刻正式进入国家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全国的青少年将通过历史书认知和了解大足石刻,这是大足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2020年全国两会上,我提出了一份《关于大足石刻编入国家统一发行教材的建议》,教育部非常重视,没想到今年就得到了落实。”全国人大代表、大足区委书记于会文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几年来,履职最满意的就是这份建议的办理。

大足石刻始建于初唐,鼎盛于两宋,共5万余尊造像,代表了公元9至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继敦煌莫高窟之后中国第二个石窟类的世界文化遗产。

然而,在过去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敦煌莫高窟在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章节做了介绍,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在七年级上册南北朝科技与文化章节做了介绍,但大足石刻难寻踪迹,这也引发了大足区政协委员的持续关注。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足政协人就不断呼吁,将大足石刻作为教育资源写进地方教材、高校专业教材。重庆市政协常委、大足区政协副主席李志连续多年在市级、区级大会上呼吁将大足石刻相关内容写进国家课本,编入初中《历史》和小学《道德与法制》统编教材,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肖玲、张庆、李吉英等委员或个人或联名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强烈建议将大足石刻列入全国教材。10多年前,肖玲在提案中写道:“我们有理由相信,大足石刻终将会被成功列入国家级通用教材。”

委员们的呼声,得到了大足区委书记于会文的高度重视。他说,大足石刻是敦煌莫高窟之后中国第二个石窟类世界文化遗产,是时候在全国课本登场了,是时候在万千少年心中播下种子了!于会文一边指示批示委员建议,责成部门落实,一边通过各种渠道向国家、市级层面反映。

“大足石刻不仅是大足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纳入国家统编教材将更加有利于深化青少年学生对中国石窟艺术的认识和对世界石窟的了解。”于会文为此建议,把大足石刻深厚的文化内涵写入教材,彰显文化自信,让更多青少年能讲好大足石刻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这份建议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和肯定。”于会文介绍,教育部多次与他沟通交流,反复商议以什么样的形式进入教材,最后确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大足石刻的相关内容编写入全国人教版的历史教材,于会文欣慰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大足石刻进教材终于尘埃落定。从本学期起,全国广大青少年就能从历史课本中领略大足石刻的文化艺术魅力。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