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应这样增加“戏份”
当红影视演员黄晓明、闫妮日前出现在位于渝北区红锦大道的重庆市人民大厦广场,引起一阵围观。据悉,他们此次来渝是为拍摄一部电影。
近年来,来渝取景拍摄的电影摄制组众多,影视剧中出现的山城风貌,让各地游客慕名而来。重庆本就是与光影艺术有着深厚缘分的城市,在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理当有自己的“戏份”。
以“电影节”的举办增强影响力
市政协委员、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教授马欣认为,通过“电影节”举办,重庆可以立足山魂水韵、大美长江,集中力量打好“电影牌 ”,推动电影评奖、展映、创投、拍摄、学术研讨等一系列电影活动开展,推动重庆电影工业化,撬动电影大市场,分享电影大蛋糕。
通过“国际电影节”,可以带动电影美术、电影音乐及现有文化艺术资源集中发展,推动重庆电影产业及周边产业共同发展。还可带动重庆影视学科建设水平,推动影视专业研究向纵深发展,有力增强重庆在电影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以精品戏剧丰富艺术内涵
提出上述建议时,马欣是在市政协五届四次全会的小组讨论会上。此前,他刚参加了一场关于建设长江文化艺术湾区的研讨会。
当前,重庆正积极推进“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在中心城区规划布局了四大湾区:两江交汇历史人文湾区、长江生态文明湾区、嘉陵江智能创新湾区和长江文化艺术湾区。
长江文化艺术湾区位于大渡口区和九龙坡区之间的长江北岸,包含钓鱼嘴半岛、茄子溪片区、老重钢片区和九龙半岛等四个部分。集丰富的自然、人文、历史元素于一体,将重点实施美术公园、博物馆群、音乐厅、音乐广场等一批重大文化艺术设施建设。
“建设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应充分发掘巴渝历史文脉。”马欣由此回忆起了历史往事——1938年10月,由全国戏剧抗敌协会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戏剧节在重庆举办,连演22天,观众达数10万人。从此发端而来的“雾季公演”,更是光耀中国文化史。
重庆作为一座流淌着戏剧血脉的城市,马欣在思考,能否邀请国内外著名文化团体、艺术名家来渝参演,推出一系列精品戏剧演出,以此丰富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内涵,营造山城浓厚文化艺术氛围,有力打造重庆文化新的闪光点、重庆旅游新的增长极。在旅游淡季举办戏剧节,以此激活长江文化艺术湾区相关资源,推进戏剧活动全年常态开展,将重庆真正打造成为中国戏剧高地。
以市场形势推动艺术活动
“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基础设施建好之后,文化艺术的故事才刚刚开始。”马欣建议,要把长江文化艺术湾区打造成为重庆城市形象靓丽品牌,推动“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城市品位提升、城市精神构建。以公司化、市场化方式,承办“戏剧节”“电影节”以及大型美展、动漫展、音乐节等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为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及“两江四岸”现有及在建文化设施赋予内容,激活灵魂,实现价值。将美术半岛、音乐半岛及“两江四岸”文化艺术资源串珠成链,为外来、本土文化艺术人才搭建舞台、提供平台,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