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1年04月0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乡村振兴进行时”公益宣传行动 枞林村变奏曲

版面翻页
“乡村振兴进行时”公益宣传行动
04
枞林村变奏曲
□ 作者 谭云翔/文 邬维秋 袁亮/图

枞林村,地处大山深处,与万州区交界,过去是云阳泥溪镇最偏远的村,全镇有名的贫困村。五年来,在市政协扶贫集团帮扶单位的倾情帮扶下,村支两委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变压力为动力,实现了枞林村蜕变:2017年整村退出贫困村,2019年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村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奏响了一曲动人的山乡变奏曲。

生活条件全保障

3月的枞林村,绿油油的麦田、黄灿灿的油菜花、彩霞般的桃李花……绿的、红的、白的、紫的,争奇斗艳,处处花团锦簇,仿佛世外桃源。望着眼前的美景,老支书李福菊高兴地说:“过去枞林村唯一的基础设施就是连接镇上的8.928公里泥结碎石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天泥。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以方便出行、生产生活便利、看病不出村、就近入学等为着力点,努力建设村级基础设施,实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作为农村经济“生命线”的交通,是广大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枞林村2011年硬化村主级公路8.928公里,2017至2020年硬化通组公路3条3.71公里,人行便道39条、22.77公里,并设置交通招呼站1个,实现全村常驻人口全覆盖,建成“村道+组级公路+人行便道/桥”的四通八达微型交通网络,村民汽车可开进自家院落。过去村民靠吃雨水,一遇干旱只能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吃,饮水安全无保障。进入脱贫攻坚阶段,枞林村修建饮水工程项目30口522方、水塔2个4方,铺设饮水管网21公里,20人以上水池17口,全村1426人口集中供水率达91.5%,供水入户率100%。村民和城市居民一样,家家户户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另外,还修建了山坪塘6口、2600方,保证生产和森林防火用水。

2020年初,枞林村又建设完工825平方米的村便民服务中心,配备了村级农家书屋、电子商务配送站点、乡村旅游服务点、村医务室、农行金融服务点、村档案室等,村级配套服务功能得到完善。全村10个组实现380伏动力电全覆盖,安装变压器7台,架设3座信号机站,宽带光纤和电视信号光纤接入全村。

“现在我们去镇上办事,坐车10多分钟就可以到,再不用到处挑水吃了,一般的病我们不出村就在村卫生室看了,农网改造后再不停电了,用上智能手机随时能知天下事。”4组村民方绍友欣喜地说。

特色产业铸幸福

由于土地贫瘠、山高林密、交通不便,过去枞林村一半以上的人口靠外出打工过日子,实施脱贫攻坚后,村委会利用财政资金成立2个集体经济组织和劳务有限公司,采用集体经济效益分红、就近务工取得劳动报酬、到户产业收入、其他销售收益分红等带贫益贫模式,带动全部贫困户增收。2018年全村发展晚熟沃柑653亩、青杠黑木耳2.2万段、乌梅50亩,2019年、2020年又分别发展2.4万段、3.66万段青杠黑木耳,三年累计发展木耳7.86万段、辣椒80亩。利用七曜山良好的生态价值和蜜源植物,注册成立云阳县叙发中蜂养殖家庭农场,发展中蜂养殖135箱,建成中蜂养殖基地1个,以集中代养或分散自养方式带动12户贫困户增收。由村集体公司建立黑木耳分拣间,组织贫困户劳力完成黑木耳晾晒、分拣分类、包装和运输服务,就近实现居家灵活就业挣取劳务费用增收。同时,在2020年8月注册成立枞林村马上槽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推动土鸡养殖业发展,壮大到户产业。

云阳县融媒体中心驻村工作队队员邬维秋介绍:“过去枞林村是典型的空壳村,村集体经济没任何收入,通过近几年狠抓产业发展,不仅贫困户增收,家家户户包包里有了钱,而且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村上还连续两年为建卡户分红5.43万元,农民领到钱的高兴劲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2020年枞林村建卡户纯收入增长27.31%,达到14000余元,最低人均纯收入都超过了8000元,比5年前人均纯收入增长了3.98倍。

人居共治美乡村

“两年前,我第一次踏进枞林村时,印象是脏、乱、差,鸡、鸭到处放养,污水乱流,垃圾乱扔。通过大抓人居环境整冶,村容村貌实现了华丽转身,一个美丽的新农村出现在大家面前。”驻村第一支部书记袁亮感慨地说。

万事开头难。枞林村以脱贫攻坚为契机,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制作人居环境整治宣传资料,给每家每户送发了饮水、饮食、环境等文明卫生小册子,开会必讲人居环境,让大家入脑入心。硬件上,首先从房屋改造做起,对全村实施了住房安全鉴定,危房占全村的0.5%,实施了C级危房改造2户、D级危房改造11户、易地搬迁扶贫9户。

从2018年开始,全村投入96万元,开展垃圾归桶、畜禽归圈、柴火归位的“三归”庭院整治活动。设立了21个垃圾集中清运点,定期统一分类清运垃圾;开展改灶改厕,改造卫生厕所69户,全村目前使用卫生厕所达408户;庭院硬化绿化,规范群众爱护环境卫生,定期开展“五星评比”活动,并给予一定奖励。

为纠正过去村民家畜家禽散养污染环境的陋习,村上投资6万多元,在全村为养鸡养鸭的农户免费发放了统一制作的笼子。为改变一到夜晚漆黑黑的现状,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2019年,袁亮向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争取到13万元帮扶资金,在全镇安装了111盏LED太阳能路灯,山乡的夜晚如同城市一样灯光通明。村上因地制宜设置贫困户公益岗位职责,相应增加清扫、维护公共区域人居环境卫生职责,划定村组道路等责任区域包干负责,有效破解了农村公共区域清洁卫生长期无人清理难题。

村规民约好村风

由于过去贫困落后,一部分群众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村党支部开展“志智双扶”,通过讲述本村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的典型事例,树立良好民风。过去村上每个农户每年用于人情往来的费用不少,甚至相互攀比,借钱送情。针对这种现象,村党支部从2018年6月开始,制定村规民约,引导群众树立“红白喜事简办、无事酒不办”的理念,彻底遏制了“无事酒”,大大减轻了村民的负担。

为树立良好的风气,村支两委干部以身作则,以顽强拼博精神一心扑在为民服务道路上。老支书李福菊今年59岁,已担任17年村党支部书记,按惯例今年初换届应不再担任村党支部负责人,改任副书记后,仍每天奔波在工作岗位上。新任支部书记张小林是个90后,原本跑运输年收入20万元左右,但毅然放弃,一心一意扑在带领村民致富上。村主任方绍龙,四级残疾退伍军人,今年60岁,虽然即将换届卸任,但他仍然早出晚归,谋划村里的发展。

正是干部们无声的带头作用影响着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如今村民们靠自己的双手走上了小康的道路。

村民分红

家庭农场

新落成的枞林村便民服务中心

枞林村全景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