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川区民盟区委委员
◆ 四川省水产学校高级工程师
四川茂县高山草场水系中,留下了金灿彪坚毅的身影
在合川区某池塘连续数日指导生产后,金灿彪略显疲惫
“我去乡村只有两个目的,一是带去新思想,二是带去新技术,力所能及地为这片土地做点事。”近年来,重庆市合川区民盟区委委员、四川省水产学校高级工程师金灿彪依凭专业优势,深入基层,为川渝两地百姓“科学订制”产业规划,以科技力量助推特色高效产业提质增效。如今,在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中,他奔走在一线,以“三牛”精神,为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建设积极鼓与呼。
开州大槽村订制:“稻田养鱼”双丰收
2016年,市科协与市农委、市扶贫办联合印发《重庆市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细则》。那一年,重庆市共新组建科技扶贫专家团17个,新选派科技特派员团队44个,实现了5000多名科技特派员对1919个贫困村的“全覆盖”。其中,因为过硬的专业本领,金灿彪受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委派,作为市级科技特派员,按照 “三方”协议,在开州区进行科技扶贫工作,主要对接河堰镇大槽村。
回想起刚进大槽村时的场景,金灿彪眉头紧皱,“太偏了,很荒凉,都是颠簸的土路。”不过尽管交通不便,为了解清楚村情村貌,他毅然随同村干部挨家挨户地走访。后经调研发现,该村产业对外信息不畅通,技术力量薄弱,经营管理不善,效益较低。为此,他与村干部开始着手制定产业规划,对水稻等产业进行管理和技术改造。
作为水产养殖业的专家,金灿彪建议深挖当地的稻田优势,提出因地制宜发展“稻田养鱼”,促进种植业和渔业双丰收。然而,这一想法一开始并不被村民理解,“他们还是有所顾虑,怕投了钱,亏了怎么办?”金灿彪了解情况后,向村民宣传了市科委每年5万元技术扶贫资金的政策,并耐心讲解“稻田养鱼”的技术原理,表示这既有利于水稻生长,还能扩大增收渠道,最终得到村民的理解和认可。为彻底打消村民顾虑,经综合考量后,金灿彪和村干部计划先在几家养殖户做试点,成功后再进行推广。
期间,金灿彪结合水产养殖现状,多次与养殖户沟通,并开展院坝技术培训会,传授稻田养殖技术,帮助引进鲫鱼新品种——中科三号,取得养殖成功,村民迎来大丰收。“稻田养鱼”在村里顺利推广。
有了稻田养鱼的成功,金灿彪又将注意力集中到村里另一大种植业石榴上。“那时,我们引进的石榴树只开花不结果,没有收益,村民只能干着急。”大槽村书记黄启勇说。“有关技术问题,他们想问什么就答什么,答不上的就帮忙去联系,能帮则帮。”金灿彪说。在他的帮助下,村里开始引进优质品种,并制定嫁接技术路线,积极筹备“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石榴基地逐渐步入正轨。2018年,该村就已经实现整村脱贫。近年来,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村里又引进适宜耕种的6万多亩李子树,新一轮产业振兴已经拉开序幕,金灿彪依然走在帮扶的路上。
越西县茂县九寨沟县订制:冷水养殖手把手
改变,不仅仅发生在重庆。2018年,四川省农业厅组织全省农业专家组成团队,开展科技扶贫“万里行”活动,金灿彪加入省级专家水产组,经培训及全省动员大会,制定了“万里行”水产扶贫方案和措施。4月,专家组开始走访越西县、茂县、九寨沟县等原深度贫困县,开展科技扶贫。
彼时,金灿彪从县农牧局了解到,“当地渔业相当落后,渔产力很低,养殖技术非常落后,业主及养殖户效益差,信心不足,发展渔业资金严重短缺”。这一个个程度词让金灿彪很揪心,考虑到山区冷水资源丰富,水产养殖利润空间大,他认为发展渔业是条出路。
针对各县实际情况,专家组决定首先培育示范户。如在茂县,就选定了永和乡利里村流水养殖场。“当时,因为渔场管理经验不足,养殖技术不全面,品种结构不合理,渔业信息来源不畅等问题,养殖场的发展举步维艰。”金灿彪说。针对现状,专家组从如何选鱼、养鱼,到储藏、销售等各种问题,手把手地指导,让业主树立了信心,村民看到了希望。“当时我们没有技术,有问题找金老师成了大家的共识。”养殖场业主王孝国说。
如今,金灿彪虽大部分时间在合川校区工作,但每年都会去四川当地现场指导,并和养殖场业主们保持线上交流,尽最大可能进行技术帮扶。
奔忙在川渝两地科技帮扶的第一线,他直言乐在其中,“我喜欢这份职业,这让我的专业有用武之地。”
甘孜杠色村订制:生态养殖重保护
2019年,这份“用武之地”又开启了新征程,金灿彪接到四川省农业厅的通知,被委派到甘孜州乡城县尼斯乡杠色村做驻村农技员。该村位于海拔3700米左右的半山腰上,初到高原,他高反严重,强忍身体的不适,完成了渔业资源现状调查。调查发现当地水资源贫乏,村民不吃鱼,靠圈养牦牛为生,食物以奶制品为主。考虑到较为恶劣的生态环境,他建议当地在生态修复方面下功夫,开展水产生态养殖,加大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力度。
“村里常住人口很少,主要劳动力都上山采虫草或外出了,老年人基本听不懂汉语,工作开展难度大。”即便困难重重,金灿彪还是坚守在第一线,为杠色村的乡村振兴事业出主意、定规划。在大量考察的基础下,他提出,要充分利用好当地的资源优势,更新思想观念,实现信息相通,加强技术引领,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对杠色村来说,牦牛是主打产业,也是资源优势,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草种是扩大产量的关键。就在去年,金灿彪进村了解到草地退化严重,立刻组织四川水产学校的全体教师自愿捐款1万多元,为村里购买了260公斤优质草种,分送到各户村民手中。
长江禁渔期订制:探索水库生态智慧渔业
如今,为充分发挥内陆水系的效益,实现水产养殖的良性循环,以科技促进乡村振兴,金灿彪频繁往来于成渝两地,奔走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
目前,他正在重庆市合川区做水库生态养殖方面的可行性研究。伴随长江水域十年禁捕的实施,鱼产量主要来自池塘养殖和水库,而新建池塘受诸多因素制约,为完成“十四五”期间的产量目标,在他看来,提高现有水库的养殖产量是重中之重。
为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一直是金灿彪关注的焦点。不过要做到“以水养鱼,以鱼净水”,他认为,“除满足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外,在保证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大力开展水库生态养殖,落实好水库水环境和生物资源调查与生态修复的措施,构建水库生态智慧渔业,可以实现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实地走访到理论研究,从技术指导到产业规划,金灿彪一步一个脚印,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献计出力。几年光阴铸就几多成果,他说:“乡村振兴就是要做好乡村自己的品牌,我希望通过专业技术为当地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效应,真正改善老百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