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1年05月13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春秋 中共綦江支部与邹进贤 《将军与孤女》背后的故事(三) 陈独秀在江津的山民生活 林则徐与垫江进士李惺的交往 谈“吃”

版面翻页
春秋
03
陈独秀在江津的山民生活
□ 作者 庞国翔

1937年七七事变后,陈独秀作为“政治犯”提前从国民党的南京监狱中释放。1938年,南京、武汉、长沙相继被日军占领。许多机关、团体、学校相继内迁到重庆,使这个山城机关林立,人员骤增。由于日军对重庆疯狂大轰炸,城内的部分机关和人员又向外疏散。江津是重庆上游第一大县,物产丰富,水陆交通方便,每天有多班往返重庆小火轮,因而避难重庆的许多知名人士又疏散到江津这个“迁建区”。到江津“避难”的下江人中,安徽籍不在少数。

应安徽同乡及日本留学时同窗好友邓初(又名邓季纯)之邀请,1938年8月3日,陈独秀在重庆上石板街川原公司出发,在夫人潘兰珍陪同下,乘小火轮逆水来到江津。他先住在县城郭家公馆等处,由于多种原因,加上厌倦城里的喧嚣,不久便搬到离县城约30里的鹤山坪施家大院小住一段时间,后来又搬到附近的石墙院杨家住宅内。他真正过起了“息影”的生活,致力于文字学的研究,不介入派系争端。

陈独秀在江津城郊这个静偏的山院里走完了人生最后四年时光。这四年里,他从苦闷孤独、痛苦绝望到豁然释怀,逐渐适应了“山里人家”的生活。

回归草根到底层

初到鹤山坪时,陈独秀或许是放不下文化人的架子,或许自感不熟悉情况,而少与当地百姓往来。但百姓如有婚丧嫁娶等大事,他还是会应邀参加。

有一次,陈独秀参加了附近村里举行的一个婚礼。江津人很喜欢在婚礼上“闹房”。新娘新郎进洞房时,所有亲戚,不分男女老少和老幼尊卑,与新娘新郎玩笑疯闹,好不欢喜。全程参与的陈独秀对这一民俗感到非常好奇。回家后,他难以入眠,作了一首小诗《江津闹新房》记录了这晚的趣事。诗曰:老少不分都一般,大家嘻笑赋关关。花如解语应嗤我,人到白头转厚颜。

这首小诗,非常形象生动地记录下了江津“闹房”的风俗,记下了陈独秀晚年难得的欢娱。语言诙谐生动幽默,令人把玩无穷。实际上,这首诗证明了陈独秀将自己完全当成一个鹤山坪的草根山民了。

娱情鹤山山水间

在江津的最后两年,即1942年前后,陈独秀的心绪有较大的转变。或许是习惯了江津的山水,甚至爱上这里。这段时光,他常去鹤山坪附近的双石场、麻柳场、龙门场“赶场”坐茶馆。龙门场、麻柳场稍远一些,他就租小轿。而他的夫人潘兰珍还常与当地百姓一起摆龙门阵、打麻将。他们两口子还在石墙院后院开了一块小地,种上了蔬菜。每天下午,他俩都要出门散步。陈独秀被鹤山坪美丽的风光所吸引,写下好几首反映鹤山坪风光的诗作。其中《漫游》诗曰:峰峦出没成奇趣,胜景多门曲折开。蹊径不劳轻指点,好山识自漫游回。

这首诗反映了陈独秀对鹤山坪美丽自然风光的喜爱。娱情于这“峰峦出没成奇趣”和“胜景多门曲折开”的山水之间,行走在这蹊径之间,心情豁然开朗,“好山识自漫游回”,这是一种轻松的怡情的心态。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