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重医轻防”现状如何根本改变?应急物资储备如何有效保障?医疗救治能力如何实质提升?近日,铜梁区政协围绕“进一步补齐重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短板”召开协商座谈会。
去年3月上旬,针对铜梁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该区政协聚焦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召开专题协商会,积极建言献策。时过一年,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领域短板弱项仍旧突出,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被再次列入区政协今年的工作计划。
“时至今日,尚未建成协同高效、资源共享的医疗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医疗业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平行推进、互不交融的‘两张皮’现状仍未改变。”铜梁区政协常委、区中医院院长傅念生一语道出问题关键。他建议,优化制度安排,统筹推进医疗业务与公共卫生服务融合发展,提速全区统一的卫生健康大数据平台建设,促进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之间进行信息推送、会商分析、早期预警,确保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在重大疫病来临前“看得见、喊得醒、用得上”。
为改变“重医轻防”现状,李天勇委员建议,推进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落实疾控中心“一类保障二类管理”的政策措施,加强高层次疾控人才的外引和内培,提升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水平,探索村医养老保障机制,在设立常规通用物资专用储备基础上,探索由企业或商超代为储备应急物资的新举措。
疫情来临,医疗救治能力是检验应急管理水平的硬核实力。为此,来自基层医院的孙绍兰委员建议,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加快规划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推进区直医院与基层卫生院“人通、物通、财通”改革,深化建设紧密型医共体,加快建设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发热门诊。
如何加强区直医院疫病救治能力,来自铜梁区卫健委的孔中委员建议,将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呼吸、重症等学科建成市级重点学科,配备模块化医疗专家队伍,扩建全区负压病房数10间以上,将城区部分公共设施场馆纳入预案清单,为实现平战转换建成方舱医院预留充足的接口和空间。
身为医生的铜梁区政协常委柏毅也认为,应坚持平战结合、防治融合,加强常态化、多部门参与的应急演练,细化预警多点汇集和分析触发流程,发挥乡村医生作用,强化社区网格化疫情防控功能,提升预警响应的敏感性和精准度,层层织密防线。
委员们的建议得到相关参会部门的回应,铜梁区卫健委主任周良华表示,将逐项研究梳理,系统吸收采纳,充实到卫健系统各项工作中。 (尹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