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博士后项目资金使用松绑
黄 伟(市政协委员、重庆机场集团监事会主席):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博士后是创新的“生力军”。建议我市壮大博士后队伍规模,更好地参与科技创新。同时既关注“增量”,也关注“存量”,减少存量博士后流失;试行“包干制”和负面清单管理,调整“事前审批”为“事前承诺、离渝审计”,为博士后项目资金使用松绑;打破成渝两地行政区域限制,实现博士后在资金、政策、人才服务等方面互联互通;支持企业推动科技创新平台法人化建设,为博士后开展联合创新提供支撑。
献策背后:
黄伟委员所在的重庆机场集团2020年获批成立了中国机场业首批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他自己既是工作站的分管负责人,也是博士后合作导师,与博士后工作结下了缘分。市委五届十次全会专题部署科技创新工作,指出科技创新要有突破,高层次人才必不可少。他认为,博士后是高层次人才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市也出台了加快博士后事业创新发展“黄金18条”,为吸引博士后扎根重庆创造了良好环境。“当前我市博士后资助金额大幅提高,市、区两级政府层面的资金额度最高可达40多万,加上博新计划等资助,最高达到100万。”黄伟表示,尽管资助金额总盘子不小,但是使用限制多、流程复杂,很多博士后都感觉“钱不好用”。他建议借助国家为科研项目松绑的契机,试点在重庆推行“博士后一卡通”,把资金从博士后站下放到博士后本人,给予其更大的自主支配权。黄伟认为要更好地发挥博士后参与科技创新的作用,还需要解决好本地博士后流失、成渝两地博士后政策壁垒、博士后创新平台支撑等问题,助力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记者 程颖)
录入: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