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超负荷 如何补短板
南川区政协开展城区教育资源规划建设协商
本报讯 “城区教育资源规划建设”课题是今年南川区政协的重点协商课题之一。5月20日,南川区政协组织委员,与区教育、规划等部门负责人一道,将协商搬到现场、搬到一线、搬到群众身边,围绕该议题开展专题调研和现场协商。这也是区政协落实市政协“渝事好商量”协商平台建设要求的具体体现。
是日一早,协商小组冒着蒙蒙细雨走进道南小学。“周边开发了许多大楼盘,即将全面入住,学校面临很大就学压力。”该校负责人带着协商小组边察看本就满负荷运转的教学场地,边述说着困难。“新城区教育资源愈发紧缺,幸好学校旁边有块储备用地。”委员们现场提议,应加紧推进扩建工程,增加校舍面积,化解周边群众子女入学难、消除大班额等问题。
走进坐落于老城区花盆山麓的隆化五小,委员们了解到,学校建校很早,这些年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目前生均校园占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等已不够。“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新建项目往旧城拓展不现实,只有往山上延伸。可实行封闭施工,不会影响教学活动。”结合学校的地形地势,委员们建议开发利用花盆山山地,尽早开展教育用地控制性详规调整。
南川中学半溪口分部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区教委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投资1.8亿元,建筑面积70920平方米,计划于今年7月进行校舍装修、8月进行设备安装,争取秋季投入使用。委员们建议教委、学校要同项目方共同参与校舍装修和设备安装,确保教育教学硬件的专业性。
“虽已启动并正在规划一批学校新建、改扩建项目,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区学校就学压力仍然存在,教育资源规划建设还有短板。”针对各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委员们建议从顶层设计着手,将教育资源建设与城市整体规划一体推进;全力推进学校建设,突出建筑风貌,提升校园品质;加强通力协作,加快新建及改扩建教育资源项目建设步伐,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题中之义。”区政协主席简支全强调,要充分认识城区教育资源合理布局的重要性,正视供需矛盾,更高质量推动学校规划建设,努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王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