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1年07月20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读书 同心向党跟党走 从文化经典中传承忧患意识 建党百年的自信 人生风雨,读着《红岩》走来 书香传递爱的教育

版面翻页
读书
03
人生风雨,读着《红岩》走来
□ 本报记者 黎 赕

八年过去,《红岩》扉页上的“自信自尊,勇于创新!正铭同志共勉”字样依旧如新,江津区民盟盟员、重庆市作协会员任正铭犹记得当年向杨益言赠送新作《偏岩》时老先生的高兴劲儿。他说,杨老还激动地邀请他一起合影,并回赠《红岩》一书,那和蔼笑容和铿锵笔迹都深深印在心上,让他感念至今。“与所有同龄人一样,我和共和国一起经历了太多的风雨。成长过程中,《红岩》对我的影响是终身的。”他说,“我是读着《红岩》长大的,虽然没有机会参加惊心动魄的革命斗争,但让我觉得在和平年代至少要做一个正直、爱岗敬业的好人。”

说起和《红岩》的渊源,任正铭不禁莞尔,开始讲述这奇妙的缘分。第一次相识他还是几岁的儿童,从大哥那里得来一本《红岩》旧书,封面已残破,只见画有一棵松树,凭着小学三年级的识字能力,囫囵吞枣地读了个大概。那时,书籍匮乏,他视之为珍宝。第二次是在合川七中读书时,他和伙伴一起在图书室“淘”走了三本书,其中一本便是《红岩》。“再读到这本书,我深为其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竟然逃学用了两天一夜的时间将其读完。”后来,因为《红岩》,熟悉很多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故事,他还作为家乡文化馆培养的少年故事员,前往一些学校专讲红岩故事。

“《红岩》一书独特之处就在于强烈的纪实性,虽然是小说,但由于作者抓住了不可复制的重大事件作为题材,通过为江姐、许云峰、陈然等一群英雄集体塑像,表现了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崇高信仰,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其中表现江姐的坚强、华子良的智慧、双枪老太婆的优秀、小萝卜头的可爱等章节,对他触动很大,让他懂得了信仰的力量。“红岩英烈用热血坚守的,就是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任正铭说道,他被“红岩精神”所深深震撼、感动,却也不曾料想后来竟与这本书的作者之一杨益言老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3年,任正铭的短篇小说集《桔红色的黄昏》即将出版,急需请人写一篇序言。“请谁写呢?我首先想到的是最爱的小说《红岩》的作者之一杨益言老先生。”为此,他鼓起勇气给杨老写了一封信,没想到,不久便收到了回信,“我给别人写序言有个特点,就是要自己读完全书有感觉才写,不然是不会写的,我更不会做那种叫作者自己写好了序言,让我挂一个名的事情。”杨老对写作的严谨态度和对青年写作者的爱护让他感怀。后来,他把书稿寄去,一周过后,杨老便把序言寄回来了。

三年后,因为被委托洽谈采访事宜,任正铭再次拜访了杨老。当时,年过七旬的杨老依然精神矍铄,一把握住他的手连声说“欢迎、欢迎!”洽谈期间,杨老提出一个希望,想让任正铭写一本书——《红岩英烈的后代们》。为了让他了解那段历史,杨老花了近两个小时讲述那些革命斗争年代的生活片段。

为致敬《红岩》,任正铭根据自身生活体验,写作并出版了一部反映青年艰苦奋斗的长篇小说《偏岩》,他希望亲手把这本获得了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的小说敬赠给杨老,于是才有了首段第三次拜访杨老的场景。

如今,阅读对任正铭来说,犹如阳光、空气般须臾不可或缺,“现在我乘长途车还有必须带上一本书的习惯。”他笑着说。看着他获得的重庆市江津区“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重庆好人”等奖项,我明白,红岩精神正悄无声息地在我们的时代不断拓展和蔓延。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