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了面子改里子
本报讯 “建议稳步探索老旧小区改造与住房租赁改建结合,通过市场化方式收储一定规模的老旧小区房源,进行统一改造包装为人才公寓,筑巢引凤吸引青年人才和创业人才入住”。 近日,渝中区政协“完善老旧小区功能 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专题协商会上,政协委员、重庆市设计院环境工程分院院长李新明的建议让大家耳目一新。
老旧小区改造面积已达90余万平方米,涌现出嘉西村、双钢路、枣子岚垭等一批示范改造更新工程……近年来,渝中区老旧小区改造成效有目共睹,但同时也面临着山地城市空间严重局限、基础设施欠账、资金筹措困难、居民参与主动性低、可持续管理缺席等老旧小区改造中的一系列个性和共性问题。当前,传统的修修补补式改造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全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亟需一条治标又治本的新路子。
“本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刚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中强调‘将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促进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给出了新思路。”李新明认为,目前老旧小区改造的思路主要集中在小区的外部公共环境方面,楼宇内部的品质实际上未有大的提升。破解“改得了面子,改不了里子”的关键是要鼓励支持老旧房源转化利用,可以利用渝中区老旧小区均处于城市中心有利地段,有着充足的就业机会和便捷的生活配套优势,应鼓励支持老旧小区房源转化利用,为青年人才、创业人才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真正留得住为渝中服务的人才,激发区域经济活力。
“随着三孩政策的实施,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和学生学后托管问题会逐渐成为大家关注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国家对校外培训、补习班的整顿,这个问题显得更加迫切。”来自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姚渝涛委员建议,将婴幼儿托育和学生学后托管的设施建设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利用辖区教育资源密集优势,引导社会力量举办专业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和学后托管机构,支持发展社区托育托管服务新业态。
姚渝涛的想法与来自重庆医科大学的林雪梅委员不谋而合:“要基于渝中区深度老龄化趋势,充分发挥辖区医疗资源丰富优势,持续深化‘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鼓励辖区一、二级医院及专科医院转化利用老旧小区房源,就近开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两位委员建议探索“学后托管+社区养老”服务一体化的社区教育模式,通过“老少混龄”的教学模式,基于“完整社区”理念推进老旧小区系统化改造,构建现代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生活圈、10分钟老人圈、5分钟幼儿圈。
渝中区政协主席陈大奎表示,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发展相关,与人民福祉相连。要用长远的眼光、超前的规划、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举措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区政协要在其中持续发挥资政建言谋发展的积极作用,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助推打赢老旧小区改造攻坚战,打造全市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城市空间的新高地。 (李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