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城市更新,有别于老旧小区改造,所谓城市更新,主要是通过维护整建拆除、完善公共资源等合理的‘新陈代谢’方式,对城市空间资源重新调整配置,使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日,在黔江区政协召开的“加快城市更新行动,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城市”专题协商会上,区政协主席夏于峰开宗明义解释了城市更新的含义。
近年来,黔江区政协持续聚焦“城市靓区”建设,组织开展重点协商视察调研活动近10余次,提出相关工作意见建议150余条,多数意见建议均获得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签批转办和区级相关部门采纳落实,为加快推动黔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城市靓区’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住房保障更加有力,城市开发建设更加有序,城市系统治理更加有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协商会上,黔江区住房城乡建委负责人如数家珍,详细汇报了近年来该区提升城市品质方面取得的工作成绩。这也激发了委员们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建议的热情。
“新老城路网布局不够合理,上下班高峰期极易造成交通拥堵,要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完善立体交通体系,加强节点堵点治理。”委员协商发言环节,黔江区政协委员、区统计局副局长代宗率先抛出了自己的观点。
黔江区政协委员、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万继文则认为,黔江城市发展的症结和关键在于新老城融合发展,目前新城优质教育资源尚显不足,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缺乏,导致老城人口向新城转移动力不足,不利于疏解老城城市功能。他建议,要加速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等向新城倾斜,加快推进新城文体产业园建设,引导老城人口有序向新城转移。
要按照“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总体定位,理清城市更新思路,制定高品质生活宜居城市指标体系。要顺应城市发展逻辑和历史文化传承,在城市建筑、景观、公园、小区等建设中充分融入民族民俗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元素。充分引入海绵城市、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城市建设理念,着力建设“近悦远来”的美好城市……委员们积极协商发言,提出了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工作建议。 (陆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