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整个南腰界既是一个天然的大剧场,又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南腰界镇宣传统战委员王晓红对记者说。走进南腰界,红二、六军团会师大会会址、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遗址、南腰界区苏维埃成立大会会址、红军烈士墓、红三军司令部、红军大学、红军寨、红军街等革命遗址和文物景点比比皆是。2010年,南腰界成功入选中国红色旅游景区二期目录;2014年,红军寨被住建部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南腰界是红色摇篮,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34年,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建立红色政权,是重庆市唯一的省级苏维埃革命老根据地。南腰界革命根据地至今仍完好保存有50余处红军战斗遗址遗迹。其中红三军司令部旧址(余家桶子)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庆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大坝祠堂战斗遗址于2009年被命名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跟随酉阳县文物管理所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管理员杨胜学的脚步,我们驻足在革命遗址处,试图从存留的文物中窥见当年红军在此打土豪分田地的峥嵘岁月,遥想战马弛骋、弹雨横飞的厮杀场面下红军咬紧牙关奋勇向前的拼搏姿态。这片富庶之地养育过无数红军战士,也是乡民与红军鱼水之情的历史见证。身处此地,仿佛还能听见贺老总的爽朗笑声,看到红二、六军团将士欢庆胜利会师相互拥抱的喜悦情景,感受到乡亲们十送红军的依依惜别之情……
近年来,南腰界镇抓住全国红色经典景区之一的品牌,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开发原则,不断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力度整合老区资源、传承红色文化、挖掘民风民俗、保护生态山水资源,全力打造“红色教育、金色缅怀、绿色观光、古色陶醉”的经典旅游景区。在AA级旅游景区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成功创建市级文明镇品牌。同时,重点打造以红三军司令部旧址为核心,大坝祠堂战斗遗址、红军街、红军寨、红军井、巴渝民宿、河堤公园、红二六军团会师广场(猫洞大田)为主要景点的旅游环线,完成健康登山步道500余米,建成会师广场4000余平方米,改造红军寨旅游步道800米,加快完善红色旅游S305二级路建设进度。
红色旅游也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南腰界镇盛产优质大米、青花椒、优质烤烟和油菜等作物,茶叶、辣椒、中药材等资源丰富。该镇坚持把调整产业结构、打造支柱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积极引导农民面向市场搞好产业结构调整,打好“有机”牌,发展南腰界富硒有机稻米。推进南界村1000亩有机稻米基地建设,以大户种植为主,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全镇农户种植有机稻米,发展订单农业。打好“生态”牌,畜牧养殖呈现梯度发展。按照山坡上养殖、山底下种植的梯度发展模式,通过大户带动,目前已建成山羊、生猪、土鸡等规模养殖场10余处,建成标准化圈舍10个,新建山羊养殖小区2个。2017年,出栏生猪1.2万头、牛112头、生态鸭5000只、养蜜蜂310群、土鸡10230只。同时,通过农村淘宝电商平台,培训能人,全力包装打造红色旅游产品,将农产品变商品,促进老百姓增收促收;打好“传统产业牌”,全镇烤烟面积稳定在2600多亩,烟叶产量7800担,种植青蒿2000亩、青花椒5000多亩。
近年来,该镇还先后启动了占地110亩的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5000平方米的综合汽车站、便民服务中心、35千伏变电站、南腰界镇中心小学、镇中心卫生院等集镇配套设施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并将集镇环境卫生的管护主体转向社会团体,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严禁向河堤、街道等公共场所倾倒垃圾,新建污水处理厂及集镇二三级排污管网1500米建设,安装路灯60余盏,新增宽12米的大道2条并连接南甘公路。
对于如何进一步深度挖掘南腰界革命根据地这张红色名片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王晓红有很多想法。她希望以培训为载体,建立南腰界红色教育基地,把静态的社会效益转化为动态的经济效益;复建红军学校,把南腰界打造成为武陵山区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快速启动红军寨、红军街等文物的修缮、开发工作,营造身临其境的红色体验氛围,同时加强对南腰界的人文挖掘和周边交通要道的疏通,抢占武陵山区红色旅游制高点。看到乡村振兴的“东风”为南腰界红色旅游带来的生机,王晓红干劲十足:“我们将充分发挥南腰界革命根据地的重要作用,力争把南腰界建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使之成为渝东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课堂。”
广场中央矗立着“南腰界革命根据地”雕像
红军井旁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