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间小屋,通过穿戴设备,测量体温、身高、体重、血压、心电、血氧等指标,24小时在线医生就会根据这些指标为你远程“把脉”,在线开处方,患者只需要扫码就能从旁边的窗口取药。
一个小小的胶囊机器人,可以全自动导航,不需要人员操作,就诊者也不需要变换体位、不用医护人员在场引导,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检查整个胃部,还能展现出更高清、更广角、高成像频率的胶囊内镜图像,让诊断更加精准。
视诊器只有手机大小,携带十分方便,里面却具备了各种高科技功能:彩色多普勒、二维码扫描存储、无线通信(3G/4G,WIFI)随时随地连接互联网、远程视频直播……利用这款仪器可实现精准定位、实时引导、临床随访、初步筛查、健康管理。
通过医学影像云中心,各大医院可实现X光片、CT、核磁共振等影像数据共享。医生可以跨院查看患者的影像资料,为患者免去重复的检查步骤。
……
8月23日至24日,在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简称“2021智博会”)上,众多智慧医疗“黑科技”让人目不暇接。如何促进智慧医疗建设,也是不少委员思考的重点。
44家“智慧医院”为健康提速
与传统医疗模式不同,智慧医疗具有数据密集型等特点,通过“用户友好”的交互方式、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辅助医生进行病变检测,提高诊断准确率与效率,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等方面发挥作用。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设施和解决方案与医疗场景加快结合,智慧医疗来到我们身边。
走进南川区人民医院门诊大厅,自助区内的6台多功能自助服务机格外显眼:市民如果只需做核酸检测、化验等检查,可以在这里自助开单,不用挂号直接去检查;如果需要找某位医生看病,也可以利用挂号系统,轻松完成挂号。“不用排队,缴费也方便,比以前方便很多。”一位患者感叹。
挂完号,借助门诊大厅的自助导医系统实时导航,市民可轻松找到自己想去的科室。利用医生问诊开具单子上的二维码,患者只需扫一扫就可以直接缴费,实现诊间支付;做完检查也不用排队等报告,患者可以在自助设备上自主打印,或者由医生将检验结果直接推送到患者手机上。“目前取报告和缴费的排队环节基本上没有了,患者每次就诊可以节约40分钟的时间。”南川区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任苏表示。
通过远程影像系统、远程心电系统,南川区30多家乡镇卫生院的心电图、影像报告,可以直接传送到区人民医院,让患者以基层医院的医疗价格享受三甲医院的服务。“不到一分钟,心电图报告就可以出来,再传回乡镇卫生院,前后时间加起来不会超过5分钟。”南川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谭宪华表示。
“在重庆,像这样的智慧医院有44家。”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18年重庆在全国率先开展智慧医院示范建设以来,截至目前,全市评选出智慧医院建设示范单位44家,占全市公立医院总数的19.47%,改善了群众就医体验。
44家智慧医院实现了分时就诊缩短至30分钟以内、90%以上患者分时预约、人工智能导诊指引、自助服务覆盖全部诊区、多渠道多方式结算支付、诊间支付、1分钟内全流程消息推送、诊疗信息查询打印、自助电子发票、线上住院办理等便民诊疗服务。
智慧医院还能为患者提供延伸服务,如免费WIFI、药品配送、线上点餐、共享轮椅、智能停车缴费等。以重医附属儿童医院为例,该院打造全流程“互联网+智慧医疗”场景,实行非急诊全预约,分时段预约精准至10分钟,平均候诊时间同比缩短55.3%,自助服务使用率达80%以上。
重医附属第一医院通过优化门诊、住院流程,实现门诊、检查及入出院平均等候时间比创建前分别缩短60%、71%和66%;多种药品自动准备仅需10秒左右,2020年取药平均等待6.9分钟,并提供药品、病历快递到家。
此外,智能语音、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智慧医护辅助、自动检验流水线、医疗机器人、5G+120急救等自动化、智能化应用也在智慧医院大量上线,进一步优化医院内部诊疗流程,提升医院运行效率。比如,重医附属大学城医院上线病房智能采血,将作业流程由15个步骤精简至4个,减轻医护人员负担;市急救中心建成智慧急救调度系统,实现院前院内信息互通,消除急救黑障盲区,医院急救出车时间缩短40%,到达现场时间缩短50%,并将急救触角延伸至第一现场,提高急救成功率。
多家智慧医院还开展肺结节、肺癌、脑卒中、冠脉CTA等CT图像以及乳腺、骨龄、骨折等DR图像的人工智能影像诊断,实现智能辅诊与人工阅片相结合,医生工作效率平均提升30%。
让健康数据服务于民
我市卫生健康领域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和“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战略,加快制定《重庆市“智慧医疗”工作方案(2020-2022年)》,高起点谋划、高站位统筹,“智慧医疗建设”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但仍存在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匮乏、信息化整体投入不足、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对此,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市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罗小辑在平时的工作中发现,受限于管理制度相关规定,不同医疗机构间信息化建设不足,不同单位信息不共享,影像、检验等资料缺乏统一的质控标准,导致患者重复检查,也占用了公共医疗资源,医生受困于无法得到已有的医疗信息,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增加了群众看病精力和财力负担,就医体验欠佳。为此,他建议逐步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加快标杆试点,加强智能化楼宇、数字化医疗为一体的现代医院运行体系;开放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基本医疗信息共享,检查检验结果标准化质控,数字化电子信息共享。
市政协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张炎建议探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在符合相关标准、相关要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扩大互联网医院线上诊疗服务范围和医保报销范围,缓解民众支付压力。研究制定“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互联网+护理”,健康教育、随访服务等新服务模式纳入医保报销范畴。探索成渝两地跨省异地线上就医医保结算试点。
同时,优化完善互联网医院医保移动支付方式,分级分类推行线上咨询或诊疗服务,将非医疗健康服务咨询和医疗健康服务有效分开。建立健全互联网医院诊疗服务信息协调、反馈、投诉与发布机制,强化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保机构等服务提供方与病患之间的综合相互监督力度,逐步纳入第三方专业机构的监督检查,切实提升全市互联网医院诊疗服务水平。
“在智慧医疗领域,5G技术与医疗领域的结合将打破传统医疗的界限,逐步构建‘5G+医疗健康’体系,推动医疗健康科技创新和行业高质量发展。”市政协委员、民建渝中区委会主委孔新军认为5G技术具有更快、更宽、更广的技术特征,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将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等医疗全过程,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将更加凸显远程、便捷、高效的优势。
制度体系有待健全、配套运行体系有待完备、信息安全保障有待加强……针对我市在推动“5G+医疗健康”融合发展面临的难题,孔新军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5G+医疗健康”在政策领域、整体规划发展、监管机制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制定出台“5G+医疗健康”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措施,建立“5G+医疗健康”行业标准体系,逐步扩大我市二级及以上医院5G网络覆盖面,选取部分重点医院开展“5G+医疗健康”试点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力争实现全市“5G+医疗健康”全覆盖。
在市政协委员、华商智汇传媒股份有限公司CEO冯建国看来,建立“健康城市+智慧医疗+互联网”平台十分有必要,可以提升就诊体验,节约医保支出,让健康产业成为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他建议政府出台智慧医疗专项政策,成立市县级智慧医疗项目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各级医疗机构的实施;引进领先的城市智慧医疗平台,以市场运作机制来保障平台的维护与升级,带动我市医疗服务经济与科技的发展。
“然后分期、分步、分级建设运营。”冯建国建议搭建健康管理平台、远程中心及市级数据中心,使健康数据互联互通,启动健康管理平台决策分析系统,启用全科医生辅助诊断系统,通过智能化,打通“家庭-医院-数据中心-数据共享与分析-数据智能应用”,让健康数据全面服务于百姓。
智博会上的医疗 “黑科技”
每12秒产出一支核酸检测试管
一个密封项圈在环形托盘上迅速旋转,随后精准地被镶嵌在直径1厘米的红色试管盖内侧凹槽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顶级节点(重庆)运营中心展示的核酸检测试管智能化生产线,每12秒就能生产出一支核酸检测试管,作业效率相当于6名工人同时生产。
“电子鼻”自动鉴别中药
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很多中药材都有特殊的芳香气味,根据气味有效鉴别药材的真伪和优劣是中药的一个重要评判方式,但专业的中药材鉴别受限于药剂师专业技术水平,且耗时耗力、出错率较高、可重复性差。
重庆大学此次参展的“机器嗅觉智能感知与分析系统——智能中药电子鼻”通过对中药材所散发的气味进行分类,可以实现中药材自动鉴别。
该“电子鼻”能完成中药材气味图谱构建、中药材信息库构建,同时提供算法调用接口,实现中药安全检测,具有准确率高、可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响应时间短、检测速度快、检测范围广等优点。
机器人全流程临床配液
消毒、查对、药液转移、手摇溶解……传统人工配液流程在一个全封闭的“小箱子”内快速完成,这便是自动静脉配液机器人。
潼南区展馆工作人员介绍,该款机器人实现了临床配液的全流程自动化,具有节省人工、提高配液效率、杜绝针刺风险、防止药物毒性挥发、减少院内感染、便于医用垃圾分解处理、绿色节能等优势,年内将进入国内部分医院进行配液应用。
“舌诊”中医诊疗系统
在智博会万盛经开区展馆,一种智能诊疗系统可通过舌诊,判断患者身体有何不适。如果超出其能力范围,它还能把患者资料在线传输给医生,由医生进行诊断。此外,它还有一项本领——把一端的“夹子”夹在手指上,就能测出人的血压、心率、脉搏等指标数据并传给后台系统。医生通过电脑或手机,就能进行远程诊断。
这种智能诊断仪集中医人体生理信号采集、中医健康指标客观化记录于一体,是一种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
量子眼一圈完成全器官数据采集
入驻江津区的明峰医疗研发的超高端256排CT-量子眼QuantumEye,采用自主创新的160毫米真球面宽体探测器,采用全球领先的“磁悬浮”电磁直驱系统,实现扫描的真正自由呼吸,一圈完成全器官数据采集,一个心动周期完成冠脉成像,一次检查完成多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