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市政协委员胡昌华
从跟导师研究传染病的致病基因和研发的新型疫苗获得教育部技术方面一等奖,到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新药临床批件的获得,再到参与新冠肺炎抗体检测试剂盒的开发,市政协委员、西南大学科技处处长胡昌华一直围着“生物医药健康”在转。如今一心投身到生物药物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他说:“从跨入这个行业的那一天开始,越深入就越会发现,生物医学值得你在它的广阔领域里生根发芽,值得你不断去探索。”
谈及新冠肺炎抗体检测试剂盒的开发,胡昌华记忆犹深。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坐立不安,“学生和家人的健康如何得到保障?”“如何确认是否被感染?”“如何力所能及地出一份力?”他说,作为一名生物医药工作者和高校教师,应该做点什么,不能消极等待。由于原来从事蛋白药物开发,他想到了重组病毒表面抗原蛋白比较容易被获取和制备,可以通过检测病人体内的抗体水平来间接推测是否感染新冠肺炎,作为早期核酸检测的补充。基于这个原理,又限于学校假期的研究条件,他立即联合重庆新赛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西南大学附属公共卫生医院,组建攻关团队研发新冠肺炎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
为了试剂盒的检测,从2020年2月11日起,胡昌华和团队成员走进病患集中的公卫医院,一去就是一整天,常常熬通宵做检测分析。不到1个月时间,他们成功开发出一款3-10分钟就可以检测的便宜试剂盒。目前,在全面接种新冠疫苗的背景下,他和团队仍在开展相关抗体的检测工作。
“在重庆,现代生物技术药物企业偏少,医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培育不强,专业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去年,胡昌华撰写的提案《抓住“十四五”规划机遇,推动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引起了市经济信息委的关注和积极采纳。他在提案中建议研究出台有关市级重点生物医药产业配套支持政策、加强生物医药产业平台规划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和创新培育并重、推进重庆市高校生物医药人才培养。相关建议被吸纳进《重庆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中。
他常常说,人生是不断的积累过程。2003年非典爆发、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全面引发社会对生命健康领域的关注,他说,作为一名老师,同时是有二三十年工作经历的科技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去推动这项工作,有必要影响更多的研究生、本科生加入到这个行业中去,自主创新,推动医药健康事业发展。所幸这条路上,他并不孤单,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们正在路上,不断深耕,以科技创新护佑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