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学生同上一堂课、“城市大脑”实时掌控城市运行状况、指尖“秒办”政务事项……近年来,我市加快“智慧名城” 建设,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领域越来越“聪慧智能”。如何提升“智慧名城”建设进度、大力推动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不少市政协委员思考的重点。
“城市智能化是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撑。”市政协委员、重庆特斯联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艾渝介绍,公司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作了大量探索,2017年提出并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推动城市智能化升级;2020年正式提出打造ALL CITY,在西部(重庆)科学城落地的光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将打造为未来城市的标杆样本。
随着特斯联ALL CITY多地开花,艾渝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有了进一步理解与思考。“只有依托AI、IoT、云计算等全新一代技术的、完善的底层架构,智能化的城市才能具备自我迭代、自主升级的能力,成为一个‘生命体’。”他建议牵头成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小组,逐级推进,调动各部门齐抓共管。同时要加强政企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共建智慧小区、智慧街区、智慧社区,推动智慧生态成果在先进地区快速实现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打造政企协同创新创业生态圈。
在智慧城市实际运营阶段,艾渝认为,要在公共服务领域全面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服务广大社会民生,带头扩大智慧能力在扶贫、就业、交通、疫情防控等领域普及应用,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推动营商环境法治化治理,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在市政协委员、重庆时创阁健康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蔡锡田看来,智慧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是智慧城市的“DNA”,也是智慧城市健康运转的“生命线”。他建议智慧城市建设要以需求为中心做好顶层设计,对谁投资、谁建设、谁运营、谁付费等实际问题考虑清楚;识别有能力的企业,采用产业链整合的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新型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遵循体系建设规律,构建开放的新型智慧城市体系。”蔡锡田还呼吁建立城市级共享服务平台,以平台为中心统一调度信息资源,实现数据优化。同时,构建共性的基础设施网络接入,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制定跨行业融合的数据标准,促进各领域、各行业、各时空数据交互、整合和融合。
便利、效率、安全,这三个关键词,是市政协委员、渝中区妇联主席叶梅对智慧城市的理解。调研中她看到,我市对智慧城市认识不足、规章制度尚不够健全、专业型人才较少。她建议,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牵头部门,确保权责分明;规范各项制度,规范大数据采集、存储、保护、使用等行为,推进大数据有序聚集、有效应用。此外,要制定人才引进方案,吸引全国优秀高校毕业生、专业型人才投入智慧城市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挖掘信息资源;将智慧城市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培训纳入职业培训范畴,给予政府职业培训补贴,鼓励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