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双循环”铺就“快车道”
——大足区政协视察全区物流建设工作
通讯员 张 嵋
“前景美好,未来可期!”在近日大足区政协委员视察全区物流建设工作的现场,区委副书记罗晓春信心满满给委员们吃下了“定心丸”。在他看来,大足区物流建设有纵深腹地、有产业引领、有市场资源,如果辅之以科学规划和科技赋能,必将迎来商贾云集、活力迸发的春天。
框架已搭好 “智能物流”亟需提速
大足区政协对全区物流建设的关注由来已久,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大足区是成渝相向发展的战略腹心和特色产业聚集区,也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以及传统五金、现代汽摩、智能制造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大足区作为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地位更加凸显,目前全区208家物流企业覆盖了全国约400条线路,贯通连接了西南、西北和中部大部分省市。
“在年初大足区政协制定的工作要点中,为全区物流规划建设建言正式成为了区委交办给区政协的重点任务。”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廖文丽介绍道,很多委员都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信息源,并着手开始进行前期调研。
这也不难解释在视察现场,委员们看起来个个都“心里有数”,他们已经对普洛斯物流园和德恒商贸基地这两个全区规模仓储企业的运行现状非常了解。“普洛斯和德恒的硬件设施一流,但软件建设均还需提高。身为重庆创新创业促进会大足分会的会长,杨川委员认为,政府应积极引导物流企业建立成熟规范的产品管理系统,解决商品分类信息化程度较低的问题,打造真正的智能物流体系。
对此,分管商贸工作的区政府副区长张贵先非常认同。“市商务委已行文正式认定大足龙水五金市场作为全市首个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市场进行申报,有望在一至两年内成功获批。”为此,大足德恒商贸基地与京东集团合作引入了“京东云仓”,由京东集团物流公司全面提供技术支持、建设指导、仓配管理和信息化服务,旨在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技术赋能大足五金,为大足传统优势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蓝图已绘就 “双核辐射”强势驱动
作为重庆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大足可直接承接成渝两地“双核辐射”。市政协委员、区政协副主席李德芬认为,大足区正在稳步推进“一园四中心”建设,全力打造现代化的三级物流网络体系,不管是地域规划还是物流侧重方面,都能实现精准分配和全面覆盖。
在“一园四中心”物流体系中,大足国际商贸物流园无疑是靶心所在,也成为了此次视察活动中委员们最关心的内容。作为双桥经开区经发局局长,晏大利委员当仁不让地为委员们当起了“向导”:“整个项目中,建设铁路枢纽多式联运示范基地是其中的核心工程,此工程计划在现有成渝铁路大足站共8条铁路线、4条铁路分线的基础上,改扩建3条整列到达的始发站标准的铁路线,建成具备铁路集装箱CFS场站功能的口岸物流枢纽,使其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心地带重要的大型商贸物流基地。”
委员们建议,在推进大足国际商贸物流园的项目建设方面,要加强与市口岸办、市商务委、中铁二院公司和成铁局科信部的联系,争取国家相关部委对本园区的支持;要对接相关金融机构如中航证券、农发行及其他金融资本公司等推介投资大足国际商贸物流园建设项目;要加强物流运输信息平台建设,共享各物流网点的物流信息,整合同向货源,提升货物运输的协同度和匹配度,着力降低物流成本。
而在大足区政协主席陈廷剑眼中,看到的是一幅更加美好的蓝图。“由于整个老成渝线只配套大足、简阳两个铁路物流集散仓储货场,大足国际商贸物流园能为大足五金等产品和周边地区对外贸易提供极大的铁路便利,直接搭上‘一带一路’发展的快车道,为国家‘双循环’战略体系注入更强的活力!”接下来,大足区政协还将从成渝中线高铁及区内轨道交通与全区物流体系有机融合的角度出发,进行更加深入的调研,继续助推大足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