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瀑布”消失记
通讯员 邬姜 冯兀
“多亏了你们帮忙,下雨天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被水淹,出门也方便多了。”9月8日下午,九龙坡区政协委员秦登伟与刘松鹤和往常一样,来到黄桷坪街道九龙湾社区政协委员工作室收集居民意见。刚走到社区门口,就碰到铁路一村的居民对他们表示感谢。这是怎么回事呢?
铁路一村2至4号楼位于黄桷坪街道九龙湾社区,这些铁路家属区住房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
“以前最怕下雨天,屋外一下大雨,门口楼道就成‘瀑布’,坝子成‘水塘’,积水至少要四五个小时才消退。”夏季汛期,大雨是常有之事,这3个单元楼门前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大量积水严重影响居民出行。
积水问题不但影响居民出行,更影响安全。据一楼住户介绍,暴雨来袭时,屋门口成积水“盆地”,等积水退去,一楼地板露出水印,路上长了青苔,这里居住的多数是老年人,出门稍不注意,就容易滑倒。
现在王女士家门口的“瀑布”“水塘”消失了,下大雨出门也能正常出行了。而问题的解决得益于九龙坡区政协在该社区开展的一次“委员接待日”活动。
时间回到6月3日下午,“委员接待日”活动现场,区政协委员张玲、秦登伟、刘松鹤听取了社区和来访群众反映的关于社区建设、环境卫生、物业管理等方面的诉求,并就居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一一进行交流和沟通。
铁路一村2至4号下排堵塞、院坝积水等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详细了解情况后,该区政协委员积极协调,将相关情况转交给九龙坡区有关部门。
区住建委紧急启动港九支路沿江排洪防涝重建工程,当月进场施工,历时两个月,通过顶管方式新建雨水主管道和收集管道,改造污水管和雨水边沟,增设截流井等措施,积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居民家门口的院坝“水塘”和楼道“瀑布”也随之消失了。
“政协委员进驻社区履职,积极投身社区基层治理,既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又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群众的认可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鼓励。”在黄桷坪生活、工作了30多年的刘松鹤介绍,区政协黄桷坪街道委员工作站还为三角道社区解决了困扰居民几十年的防洪沟问题,推动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规范建设、协调解决社区施工污染、长江黄桷坪段排污等一批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