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钰铃) “当前我区已形成粮油、蔬菜、柠檬、生猪、渔业、特色经济水果和中药材七大特色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小有成效,但还存在养殖产业项目薄弱,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发展滞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质量不高,农业科技服务和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近日,潼南区政协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区政协副主席李果元在“关于全区推进乡村振兴,争做全市现代农业排头兵”调研汇报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该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报告建议在突出壮大柠檬、花椒、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同时,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展示区;加强信息技术及先进装备应用,以农业科技为支撑,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升级;同时大力培育新型主体、有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激发现代农业发展活力。
“扩大现有产业规模,新增产品加工、销售流通仓储、养殖、水产、种苗苗圃、康养、文创等产业来填补产业布局中不连贯地带,通过优化现有品种,提档升级等方式,形成沿江种植的亲水滨江产业,构建连续、充满田园美的多层次现代农业空间布局。”在打造优美农业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农工党潼南区委会副主委王黎进一步建议,可以结合双江古镇打造“红色、绿色”精品旅游线路,吸引各地游客前往游玩,在欣赏山水的同时购买“绿色”产品,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民进会员、民进潼南区总支部委员米凌慧则从加强农村物流建设、提升农产品流通速率等角度,建议依托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规划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集中产区和产业带,因地制宜在产业重点镇和中心村建设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前的预冷、分级、包装、烘干、冷藏等简易场所;培育物流主体,加快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建设,在运输、仓储、加工、配送、车辆调度等方面,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但我区还存在耕地数量不足、农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农田宜机化改造不足等问题。”区政协委员、潼南区卫健委副主任张元海建议,优先保障粮油产业发展用地,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耕地属性以及森林保护、水土保持等要求,统筹推进宜机化改造,编制全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成片、成带地规划粮油产业和非粮产业,并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在不减少全区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对耕地属性进行适当调整。
区政协委员、潼南区国调队队长龙云燚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利用高质量农业助力农民增收上。他建议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宜机化改造等工作,将一家一户“巴掌地”改造成集中连片的“规模田”;依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吸引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进入农村,改变土地由农民自己耕种,农民“单打独斗”、生产效率和效益低下的局面,鼓励农民以土地或资金、技术、劳动力入股,由村集体统一流转给大户经营或由村集体直接经营,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村集体+农户”等方式,实现合股联营。
在听取参会人员为助力潼南区争做现代农业排头兵提出的一条条建议后,该区政协主席张彬指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在全局性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潼南区要不断在产业发展、科技引领、经营方式上做文章,持续完善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物质装备,加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使潼南区农业尽快转到注重质量效益、注重技术创新、注重集约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上来,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