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松树林撑起“保护伞”
南川区政协专题调研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
本报讯 “南川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214.5万亩,其中松林面积达106.6万亩,保护松林事关生态保障安全。”近日,南川区政协就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并向区委、区政府提交了建言报告。
经了解,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和松林的“禽流感”,具有传播速度快、治病力强、防治难度大等明显特征,松树一旦感染病最快40天左右即可枯死。截至目前,我市已有35个区县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
自2018年被确定为国家松材线虫病疫区以来,南川区累计完成病枯死松树除治面积18.1万亩,除治病枯死松树115.466万株。今年与往年同期相比,全区病枯死松树数量下降32.06%,疫情小班下降23.07%,除治面积下降21.39%,防治成效明显。
“松材线虫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有自然传播、人为传播和松树根系接触传播三种,当前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为进一步摸清状况,9月上旬以来,南川区政协组织相关部门、镇街负责人和行业专家、政协委员代表一道,先后深入西城街道、大观镇、兴隆镇、白沙镇、古花镇等10多个乡镇(街道)进行实地走访。
“调研发现还是有除治不及时、不规范、不彻底情况,局部区域疫情怀疑有扩散趋势。”专题调研会上,南川区政协委员冉茂莲开门见山说道,要组织专职检疫人员认真清理病枯死松树,进一步找准受疫原因,堵住防治破口,进而跟进完善区乡村三级联防联控机制,严把疫病进入关、传染关和砍伐关,斩断新病源发生。在此基础上,根据“一疫点一策略、一小班一方法”原则,加快编制“十四五”防控规划和实施方案,为科学防控提供操作指南。
“目前防控除治经费缺口较大,光靠政府财政那点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区政协委员郑洪远建议,要统筹林业专项经费使用,探索林业产权金融创新,推行防控除治包干制和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和支持乡镇(街道)、相关企业开展疫木安全利用,所得收益用于弥补下差经费。
区政协委员殷明芳则认为,要优先安排松材线虫病防控区实施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生态工程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松林带状更新造林,推行“定额年度承包除治”方式,推广疫木种植茯苓技术,实现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与生态保护修复同步进行。
针对调研反映由于相关制度规定缺乏,部门之间联动执法还不到位,事前监管合力不足等问题,区政协委员周朝伦呼吁,林业部门应牵头完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动执法制度规定,常态化开展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全面深入排查违法违规采伐、运输、加工、经营和使用疫木及其制品行为。同时,建议把松材线虫病防控与森林防火、重大林业生态破坏等作为林长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将除治质量与补助资金挂钩,对重视程度不够、除治质量不高、防控效果不好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
此外,调研还发现农户家中疫木(柴)清理也是松材线虫病防控除治工作的关键点和重难点。调研组组长、南川区政协副主席杜帆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对松材线虫病危害性地宣传,教育引导农户不私藏、违法违规使用疫木(柴),切实将疫木(柴)交由除治专业队就近就地粉碎或焚烧处理,杜绝疫病传播扩散。 (王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