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善如流不逾矩
——卢作孚与军阀斡旋
卢作孚从18岁走上社会,跨越了“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成就了大大小小小无以计数的事业,难免常跟政界、商界、军界、学界、民间打交道。上至达官贵人、专家学者,下至部属员工、凡夫俗子,他都从善如流,坦诚应对。除天生的良好秉性以外,也与他坚持汲取中外优秀道德文化、不断完善自我的努力分不开。小学毕业时,校长给他书写的一幅字:“为而不有,好而不恃”,他记了一辈子,还传给了下一代。黄炎培先生对他的评价是:“把他精神分析起来,他是耐苦耐劳的,是大公无私的,是谦和周到的,是明决爽快的,是虚心求前进的,是富于理想而又勇于实行的。”晏阳初先生说:“我一生奔走东西,相交者可谓不少;但惟有作孚兄是我最敬佩的至友。他是位完人,长处太多了……”梁漱溟评价他:“作孚先生胸怀高旷,公而忘私,为而不有,庶几乎可比于古之贤哲焉。”
以军阀为例。卢作孚为了工作需要,经常与各路军阀打交道,不仅没有降低自己的人格,反而以高尚的人品赢得了军阀的尊重和信任。
1927年1月,重庆四川善后督办公署军事政治研究所学员结业,军阀刘湘聘请的政治教官有两位,一位是刘航琛,另一位就是卢作孚。两位政治教官的课都深得学员欢迎。刘湘在重庆川东粤菜馆宴请教官。入席的时候,一长列西餐桌,刘湘坐在主位,一左一右两个位置最高的客席分别是卢作孚和刘航琛。卢作孚借故有事回北碚没有赴宴,因此刘湘左首的位子便空着。这个例子可以说明卢作孚与军阀打交道是有自己的原则的。
1929年,刘湘任命卢作孚为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卢作孚辞谢无果后应允担任半年,并推举了接替他的人选。在此半年中,卢作孚大刀阔斧整顿了原川江航运管理处的秩序和士气,解决了各地军阀驻军任意扣压民营轮船当差以及官兵无票强行搭船的问题,大大减轻了民营轮船的经济负担,发展壮大了川江民族航运业。
同样是请吃饭,卢作孚请军阀吃饭别具一格。有一次他请军阀杨森吃饭,招待的是豆花饭,还对杨森说:“您山珍海味吃得多,不稀奇。我请您吃一顿豆花饭,您一辈子都记得!”说得杨森笑呵呵的。1931年8月,卢作孚邀请军方和上海银行界人士共商四川建设事宜,同样以豆花咸菜招待,“餐堂布置简单而又文雅,餐桌上以白纸铺面,并以杂色花瓣摆为‘开发四川生产,促进西南交通’等字”。
1931年6月,卢作孚联合重庆各界人士,促使四川几大军阀刘湘、杨森、刘文辉在重庆举行了三军长联合会议,旨在结束四川内战,实现川政统一。会上散发了他亲自撰写的《四川的问题》小册子,内容涉及四川政治、军事、教育、经济、财政、交通、边务、地方自治等八个方面的问题。卢作孚提出解决四川政治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会议而不是战争,是比赛建设而不是比赛打仗,今后的中国要依靠法制而不是人治。
1932年前后,杨森在英国购买了一批武器,被刘湘部下查获收缴,眼看两军对垒,一场混战即将发生,百姓又要遭殃,重庆的士绅们都请卢作孚出面斡旋。刘湘也不愿意再打内战,于是任命卢作孚为21军全权代表,同20军杨森谈判。卢作孚不辱使命,以智取胜,劝说双方制止了这场恶斗,还从杨森处募得了一笔修建中国西部科学院的经费。西部科学院的主楼因此而命名“惠宇”,取自杨森的字“子惠”。
1933年8月,卢作孚邀请中国科学社第18次年会到重庆举行,这也是中国科学社第一次到四川开年会。卢作孚出任年会会长,他推荐刘湘担任名誉会长。
当年8月,四川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基本结束。
1937年3月,刘湘派卢作孚与四川省政府秘书长邓汉祥为代表,偕同重庆行营代主任贺国光到南京,谒见蒋介石,提出四川“军队国家化、政治统一化”的办法。经过卢作孚、贺国光与军政部长何应钦等商谈,并经过蒋介石同意,达成改善四川军事政治六项办法,从而为四川成为抗战大后方消弭了内乱和后患。
(作者系卢作孚先生长孙女)